豆瓣评论

  • SHOOT BANK
    看了一半了,总体感觉一直在说这么几个词“道德资本”和“权力游戏”。把中国农村的生活写的很文艺,名字取的很好听,读起来甚至有点琼瑶的味道。围绕论点讲了很多故事。事儿是看的很透,不过一个论点来来回回的去解释,会有点顶06-13
  • Soo Yung
    不只是用理论去肢解材料的问题,二章谈过日子委屈做人的概念时宏大尚可琢磨,之后就口语讲故事,导致主题和个案分类不明所以;分析很弱很无关,在诸多如命运、边缘人、情感可展开理论讨论没有,权力游戏和道德资本两词各处套路烂用,文化概念没明白。最后谈国家礼义、极端保守,只能过日子不能离婚 M06-16
  • 曙光莹莹
    难以理解这种东西怎么这么有影响。书页中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吃人。07-21
  • 大-燕-威-王
    作者算是中国研究自杀问题的大触之一了。他文笔相当不错,这在中国社会学研究者当中算是有优势的。该书主要讲的是自杀这一行为,在家庭和社会的政治博弈当中起到的作用,角度和解析方法十分独特。作者尤其强调,不能用西方分析自杀的理论框架作用于中国的文化环境。结尾处对鲁迅《祥林嫂》的再解析非常精彩。01-09
  • BBpanda
    结论非常奇怪,居然又转回到全能政府去了。10-10
  • 彭萦
    我想中国式自杀和西方式自杀的不同在于,中国人以家庭为社会最基本单位,而西方以个人为社会最基本单位。中国人把家庭生活当做“过日子”和“做人”的核心内容。“之所以很多琐事会导致自杀,是因为人们更看重家庭生活中的人格。” 几个概念也很有意思“家庭政治”“道德资本”“权利游戏”11-06
  • 周沐君
    今天和几个朋友吃饭的时候正好也聊到这本书了。我喜欢的是前面一部分对于家庭权力斗争和道德资本的分析,很好的close reading。但后面讲家国,讲礼义的,实在让我有点不知道该怎样评论才好。01-11
  • 掐出新鲜
    我这个人爱走极端,现在几乎已经不看光凭作者个人洞察,而不是靠实证研究的东西了。不过这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我认为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肯定会崩溃的。所谓的集体主义什么的(记得我最初看到宋朝的门阀一类的,都觉得很震惊。个体能为家族作出各种牺牲),主要是过去生产力太低,生活太困难,都限制在土地上。不依靠宗族很难生存。而现在一个正常人,养活自己是相当不困难的事,也不用绑在土地上。在以前的社会状态下发展起来的文化,肯定会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而崩溃。这是好事,未来肯定会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人有更多的选择。谁也抵挡不住这种潮流,那是人的本能推动的(我是信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我是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进化的。所以我不太看得惯搞文字的,把文学放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地位)。只是好事多磨,可能需慢慢磨。06-22
  • 玛婴babushka
    参加过作者在蓝色港湾做过见面会的群众表示,演讲比书还渣09-25
  • 大波波喵
    作者的观点跟我父亲的基本一致。另,一直执拗地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同一套话语来解读所有的自杀事件,有点呆。10-23
  • 我累特
    觉得这本书被严重过誉了,不但不觉得看完后对中国式家庭结构,自杀有什么新的见解和感触,反而有种听了一大堆老套又没趣的段子,一个梗翻来覆去用无数次的腻味。讲真这点小打小闹的病态都是苏童萧红刘震云玩剩下的东西,只是作者更擅长用知音体【不想刻薄但看到分数如此之高震惊了10-04
  • 曼仔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是“高开低走”,越写到后来越气力不足,涉及到公共政策方面时,观点尤其显得陈腐。适合作为报告文学而非人类学/社会学作品看。书的前半部优于后半部,前半部思路清晰,“道德资本”、“家庭权力游戏”、“礼义”这些概念的解读、分析与应用都非常清楚。但是从“面子”开始就已经解释不清了,刚开始觉得奇怪,因为“面子”作为一个社科概念被广泛研究过,不应该如此,后来发现是作者的问题。作者在梳理解释一个具体情境的时候,思路很清明,各方立场都看得明白,但一旦想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气力不足。到后来分析鲁迅的《祝福》竟然归结为做人要想获得人格尊严不能太怨天尤人,这也是右的没谁了。作为社科学者,对于农村的家庭观,只有观察,没有批评,甚至还要拥抱一下这种粗糙的“礼”,是蛮严重的一个问题。04-05
  • danyboy
    虽然并没有提出全新的理论,但田野调查详尽而条理,尤其能深入当代中国乡村那种复杂、细腻、诡谲、匪夷所思、这样也行的日常生态,在看似“知音”的故事表象下,得出的当然不是庸俗的“生活道理”,而是指出礼对规范人伦关系、容纳情感冲突、维持家庭正义的重要作用,理想的状态下,国法与家礼互补,既能约束诸如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也能约束法律难以深入的家庭伦理。作者后来逐渐转向新儒家,于此书情怀毕见。当然,他并不是一味的要回到传统,而是力求在礼法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谋求平衡。这本书故事性强,很好看,鉴于年初我老家一个在农村的远亲自杀了,我决定把这本书带回去给爸妈看看,让他们对这种行为有一些新的认识。11-14
  • 吕六一
    案例很丰富,理论部分略显单薄。我认为此书的一大意义是揭示中国式家庭伦理的悲剧,不仅农村,就是在城市也是如此,触目惊心。还有作者一定很喜欢楚辞,几乎所有的化名都是来自楚辞,什么孟陬、辟荔、椒兰、卜居、杜衡、石兰、望舒、飞廉、愁予、慕予……(太多无法一一列举)09-13
  • 苏芒
    大而不当的章节标题,未经整理并且没有整体point的原始叙事,最要命的是没有洞见。不过,既然是领域开创性的,创造出来的几个词汇肯定会成为定式,以后被反复使用了,就像被用烂了的power-knowledge。只是,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取得了话语权罢了。洞见才是要紧的。看着吴飞老师一个大男人煞有介事地得出一条条女人凭直觉就能得出的“结论”,有点幽默。不过,作为一个男人,要是能把这点智慧用于实际家庭生活,必定能和睦许多。我承认听起来很女权,不过是为了平衡一下书里有点令人不舒服的想当然的男权视角,好像他认同书里描述的那个男权社会的价值观,没有与自己的观点分开的意思。总之,对于期待已久的一本书,失望。01-20
  • merleau
    看过一边倒的热门评论,打一星表明立场:故事讲得索然无味,不如村头唠嗑的老大爷;分析肤浅得离谱,权力游戏、道德资本两个词翻来覆去说;政治立场极端保守,死死抱住核心家庭伦理不放,除了过日子想不到别的活法。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