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Somerset
    20190703 之前已经看过改编的电影,于是阅读的时候便在脑子里自动想象了艾米莉·莫蒂默和比尔·奈伊的形象。小镇、书店这两个元素已经足够吸引我,何况书里还提到了纳博科夫还有毛姆。故事拥有平静又耐人寻味的叙述。“她的勇气,只是一种生存下去的决心。” 可惜因为小镇上小镇上人们的冷漠(除了两个孩子、雷文和老人布莱迪希),最后生存的决心被迫熄灭,书店关闭,人走他乡。阶级上的落差被描绘得很寻常,令人心生无力:加内特夫人的恶毒与势力,克里斯蒂娜的落选,布莱迪希先生的帮助。另外,结局佛洛伦斯的失败也显得平静而令人失落。相较于书,电影里的冲突被改编得更激烈了一些,以一场火灾收尾,倒和电影中提及(书中没有)的《华氏451》相扣合。07-07
  • 辞束
    冷淡的深刻,不期待掌声,也很好。站起来死掉,两行字而已。02-15
  • Nostalgia
    一个小镇与书店的故事,有点忧桑,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07-17
  • Uijinga
    翻译让我看了几页就想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硬啃完了12-12
  • hibi
    每次看P.F的书都很快一口气看完,但是等到看完之后才缓过神。佩奶奶的故事总有一种天真的残忍,就是无能为力,就是有那么多不自然的误会、失败极其自然地发生,事情总是先于预期就已经落下了预定轨迹。因此看到结尾总是心有不甘,浑身像被猫抓。尽管如此又不得不佩服她小说的迷人,一贯的简洁与流畅,流畅到好像她轻轻吹了一口气,故事就悲伤地从身体里流淌过去了。读完后才会发现那些缺席之处,埋伏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她写下的是一个核,她想说的是一整只桃子。01-03
  • 空山
    从头至尾的冷静与克制,就算到了最后的失败时刻,依旧如此,“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何必羞愧,他们不需要书籍,书籍也不一定想被这些人需要呢。一个书店,从开始营业到被迫关门,短短时间内如一面照妖镜显示了各种各样的人和政治隐喻,这不只是一个女人的小买卖,但它确实也只是一个女人的小买卖啊,她不再年轻,她只想经营一家书店而已。前几年看过电影版《书店》,对于记性不好的我却一直记得一句台词:在书店里,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也喜欢两个地方的改编,一是拆穿了加马特俩口子对布伦迪希的诽谤,二是结局克里斯蒂娜靠她给的勇气烧毁了书店。“并不是所有孤单的人都会出门。”08-23
  • 绫野蓝
    语言克制如小镇表面平静却暗含波澜的生活,篇幅很短,故事结构也很简单,但是隐含了政治叙述,由书店带出了腐败、不作为、儿戏般的法律、权力的捉弄…在巫婆权力人物的操作下,书店可以预见地关了门。作者写了一个非常克制又悲伤的结尾,“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命运太容易被人捉弄了。#09509-11
  • 巨米雨
    是纯正的英国文学的味道,那股不屈服于冷峻海风的劲儿浸透在字里行间,而且这本书好就好在,同时拥有英式幽默的伶俐和英式礼节的克制,文字点到即止,尤其是结尾,虽然残酷但又潇洒,非常的英气(英国的英和英气炳灵的英),扣了一星是因为翻译影响了阅读,这本小说应该是值得更流畅简练的。05-03
  • 安东。
    菲茨杰拉德的语言克制又充满讽刺,这就像是在一个遥远、沉闷而又明亮的下午,池塘里的气泡缓慢地胀大,而后破裂,发出近似于嗤笑的声音。布伦迪希先生最后的镜头里,沉默几近于残忍,而我想到《洛丽塔》,甚至还笑了一下。“那时候雾都散尽了,哈德堡的人能清楚地看到布伦迪希先生,他走到街中间时,倒在了地上,死了。”2020-14710-06
  • 木手
    简洁有力的语言。小镇寓言,究竟“敲门鬼”是谁?翻译或许还是有可以精进的地方。12-18
  • 朽木立夏警部殿
    一个关于正派,讲原则,勤劳,不势利的善良人如何被所谓的社会体面人扳倒的故事。一个多数派在毒瘤牵头下排挤少数异类的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这个故事如今读来依旧讽刺。菲氏倒像是狄更斯的继承人吧,在这个充满惬意平静的英国小镇,每个人的性格都充分暴露在暗流涌动的恶意里,他们也各自走向凋零,转身撒手放弃,抑或变得更加恶臭。艺术与文学并没有改善这里任何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恰恰相反,这些东西只是带给权贵阶层社会地位的幻想。菲氏本人如同她的小说里的弗洛伦斯一样是充满悲悯同情的,同时语言上也充满英式幽默,关于玛格丽特公主的注脚做得很体贴,唯一实名讨论的书店小说是这《洛丽塔》,倒真的是很意外。08-04
  • 看不见的城市
    重读,一本温柔而又悲伤的小书。新译本比旧版好多了,菲兹杰拉德编织进虚构作品里的现实细节很有趣(比如热销的《洛丽塔》)07-06
  • 布衣某某
    不知是翻译还是行文习惯的原因,看得有点儿迷糊,尤其是将军夫人毁了书店的仇恨从何而来这一点,一直没能明白……10-28
  • 普照
    独特、优雅、简约、柔润,悠远绵长、历久弥新。是真正有其传承的英国文学,是真纯的英国文学。无怪乎拜厄特说,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最近简·奥斯汀的(英国)文学继承人”。而这本小说,也是“传统叙事的巅峰之作”。太美了,毫无赘笔,因此全须全尾地美。今年到现在读过的最棒的小说。09-09
  • 恶鸟
    周末早读:菲茨杰拉德《书店》,有同名电影,小说开头,“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当火车开出车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下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叙述简洁易读,看过作者另一本《蓝花》,非常典型英国文学,书中经常涉及其他大师作品,比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07-21
  • 别的树
    最早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还是在2011年,读到《书店》则是在2015年。佩奶奶不是那种人人都会喜爱的作家,阅读她的门槛恐怕比阅读比她名气大得多的另一位菲茨杰拉德的门槛要高得多;可一旦你读进去,你便会发现这位六十多岁才出版小说的女作家的迷人之处。《书店》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作品,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一位年长的寡妇想在一座小镇上开一家书店,最终却失败了——但内涵却很丰富,“书店”和“小镇”皆是巨大的隐喻,象征了天真/理想与世故/现实的碰撞,又不止这一层含义。主人公弗洛伦斯像个悲剧英雄一般,别具一格,有其独特的魅力。佩奶奶的作品总是这样,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饱含深情,这也像极了真实的人生。中信的新版做得很用心,译者的译文可靠流畅,一些编辑细节令人动容,收录的导读也很值得一看。05-28
  • 苏夫佳
    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推进都很节制,许多看似一笔带过的文字多看几眼,人物的情绪和真实意图便显露出来。对阶级、权力等社会议题的批判态度真诚而幽默,没有歇斯底里的愤怒,读罢反而更能激起同情和无奈。“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看到这里,真难受啊。06-08
  • MK™
    新星版差,这个还不如新星版10-14
  • danyboy
    读完《书店》后,我想起读过的《蓝花》,《蓝花》没有读出特别的好,觉得言过其实。但《书店》不同,全程娓娓道来,故事并不惊心动魄,但那种静水流深的压抑、悲愤,却在平淡、略带幽默的叙事中溢出。当然可以说故事揭露了小镇上大多数人的丑恶、虚伪、自私,而高尚的人几乎只是一老一小,老的死了,小的走了。但我更觉得,作者并非旨在批判或揭露,而是刺痛——刺痛像主角这样心怀梦想的人,刺痛那天真善良但命运注定不会轻松的少女,刺痛那品行老派趣味端正的旧时代的老人,刺痛我。此外,小说虽然短,读起来可不会快,因为没有无用的句子,特别是对话,每一句都有点意思,有点作者的小心思。还有,《书店》的高超在于始终不用力过猛,国内当代中短篇很少能做到。最后,我觉得《书店》的译者比《蓝花》的译者要好,至少在传达微妙之处上是这样的。06-16
  • 山水
    很久以来就心存一个梦想,能在某个小城镇开一家有特色的小书店,只卖自己喜欢的书,过上晴耕雨读的小日子,但也仅仅是个梦想,看不到任何实现的可能性。即使开的起来,结局也是注定的,“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