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菇先生
    故事本身非常有吸引力,只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似乎有点打乱节奏的嫌疑。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楼之将倾,恐怕也非“朝中男儿”之力可以挽回吧。09-20
  • 江湖遠人
    历史的细部。P340(叶利钦葬礼上的)戈尔巴乔夫情绪低落,突然间看起来老了很多。“很明显他的痛苦和大厅里大多数人不一样,随着叶利钦的离去,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被拉走了。”#相爱相杀##大油手是灰皮书的天敌#11-24
  • 月眠
    记者写的,就像是一篇纪实文学。在此感谢尊敬的领导借书给我。02-09
  • 爱地人
    其实是苏联为什么会走到最后一天。没什么深度的分析,还是资料罗列之后故事性的叙述,不过行文比较流畅,宛如小说。已豆列。08-08
  • 阿巴阿巴小魔仙
    苏联最后六年不得不说的故事?关注点完全放在了克里姆林宫和莫斯科白宫之间的权术斗争,苏联面临的窘境、俄罗斯接过来的烂摊子和之后的发展全都一笔带过,或者是用片面印象去代替实际的调查。仅作为宫廷秘史来看还是阔以,但要以此了来解那个年代的苏联就有点肤浅了。02-17
  • 虾米
    两个男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相杀但绝非相爱的全记录,尽管他们对苏联现状有共同的认识。这本书的文学色彩很浓,对人物的刻画近似莎士比亚的悲剧,而作者的私人态度也暗含在这些刻画中:跳梁小丑似的挑战者叶利钦,和被敌人构陷和为自身所误的废黜国王戈尔巴乔夫。明显,他是同情后者的。当然,作者的评价并没有为这份同情所蒙蔽。在改革的进程中,戈尔巴乔夫“因为回首望向党中央,变成了一根盐柱,无法往前迈进了”,而其自身则“被自己释放的力量扫除”。此书并非解释苏联解体的最佳读本,不过,对那些仍心怀妄想的人倒不失为一个提醒:你无法指望一个专*制*独*裁的政权通过自身进行彻底改革,社*会*主*义与民*主*自*由不可能兼容。10-14
  • 扭腰客
    选题不错,但行文太啰嗦了05-16
  • 成知默
    2019053: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所说:“戈尔巴乔夫让共产主义在东欧垮台,是为了拯救俄国自己的共产主义”,然而戈尔巴乔夫后来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却也成了反噬自己的力量,不仅让自己被扫除出权力中央,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虽名为“苏联的最后一天”,却不仅仅是1991年12月25日戈氏的被逐、政权的交接与苏联的土崩瓦解,也串联起苏联的沉疴旧疾、戈氏与叶利钦的争斗、针对戈氏的政变以及苏联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历史。奥克莱利深知戈氏其人,对于他的几乎生活在脱离现实幻境中的天真、他的堂吉诃德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带着明显的同情,亦论证了在戈氏领导下的苏联走向覆灭的必然性,而戈式的失败也验证了朱特所说:在专政体制下,权力是不可分享的,放弃部分就终将失去全部。05-10
  • l u
    非虚构通过焦点的选择以及适当的场面调度,同样可以创造高度戏剧性02-03
  • 正月繁霜
    “他以为只需要剥掉第一层叶子就可以去掉污垢。其实他该一直往里剥,直到什么都不剩。”02-14
  • 如来
    不为别的,就为希望这样一天的到来,但可以换一种方式,苏联的结束带来的后果并不理想。06-18
  • 西峰秀色
    《苏联的最后一天》,让读者有如亲身经历一般,素材丰富,背景知识点牢靠,繁而不乱,叙议相成,以苏联解体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靶心,分别衍射出以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位政治角力者的线索,又由各自的线索荡出各自身份背后的历史波纹,对苏联经济走向,政治变迁,前因后果都有所涉及,在本书仅三百页的内容上,作者给读者呈现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的历史面貌,亦能感受到作者力图客观公允的去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苏联的最后一天》,看完后,我觉得从卡廷惨案的解密,为了那21857名有名有姓的遇害者不被历史的深渊和政治性掩盖,为了古拉格更多秘密的挖掘,为了秘密警察不可告人的诸多事件的公开,苏联的解体既是对这些事件的必然报应,也是乐见其成的众望所归,否则那些死于斯大林时代,死于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冤魂将继续被埋藏在黑暗的档案柜中。04-02
  • 柯柯柯尼
    把苏联的崩塌写成了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两个人的故事,喜怒无常又斤斤计较的叶利钦,软弱无能又沾沾自喜的戈尔巴乔夫——当政治变成个人的事情,陷落和混乱注定是国家和人民的悲哀。11-26
  • LaoBai
    用一天的时间刻度推进最后一天发生的事情。同时,在最后一天的每个时间片段间隔回溯最后一天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是如何发酵并最终安排的。很精彩的一本书,很有镜头感的一种写法。强烈推荐。02-13
  • 舞池里的塔西佗
    以12月25日一天为轴,展现了苏联政权倒台前最后六年的风情画。其对人物性格的细致描写和内幕的披露,使人性的温度和政治的残酷都跃然纸上。但是作者受制于记者的身份和视野,仅仅完成了一部伟大的“特稿”,缺少深度而理性的历史政治分析,减损了本书的价值。07-06
  • danyboy
    这本书不是历史著作,而是报告文学、新闻畅销书。被理想国包装的太像历史著作了。当然,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1、题目虽然是苏联的最后一天,但中心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个人的对决,二人的权力转移标志着苏联的崩溃,对认识二人的观念、转变、手腕、性格大有裨益;2、戈尔巴乔夫的失势,是骑墙不成反而左右不讨好,保守者非议他的改革灭亡了共产主义,开放者鄙夷他仍抓着苏联不放手,民族主义者痛恨他放弃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换言之,叶利钦的上台的确是民主的,但只是当时当地的民主,过期不候。3、改革往往如此,不改亡国,改则亡党,二人其实都是蛮有魄力的政治家。4、最大的收益者首先是各个共和国摇身一变从书记成为总统的政客,其次是国企老总们摇身一变成了寡头。5、作者章节安排上,叙事十分巧妙。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