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展望永恒帝国
举报
书名
展望永恒帝国
作者
尤锐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532567904
出版年
2013-5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数
340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政治
法律
豆瓣评论
逆风飞扬
逻辑清晰的正治架构推演,从尧舜的禅让说到陈胜吴广。孔孟老庄荀韩非甚至商鞅等等都被这逻辑串了起来,得出王、士、民三者金字塔式架构的形成。看完好像对狮城舌战辩的内容好像多了解一点,也对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表述找到它逻辑上的源头
12-01
松雨轩
高铁上圈读完,日已西暮。作者深受刘泽华影响,但问题意识鲜明,将诸子整合于战国时代问题的共通话语中。要之,战国诸子为两千年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能性提供了论证和思想遗产,如何保持思想独立又能依靠王权而谋政?经不断论证和漫长改造,士成为君王与民众间的调和者,成就永恒帝国。
07-07
拉柯
出于犹太---基督教背景,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的问题。
02-10
小车
通过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共同点来找出中国,长期专制制度的思想根源。
08-02
港长㍿
战国之后的评论不同意。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以下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by李斯
09-16
free farm
书中对诸子思想的分析时有简单乃至粗疏之处,却代表了我心中不可或缺的治先秦思想史的一种思路。通过勾勒出战国诸子众声喧哗竟相论争的政治语境,不仅可以倾听四面八方的异见,让被后人意见压抑着、保存在经典之中未被改窜却于时代动荡中从未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文本显形,更可察势观风,明了一时代讨论之中心问题与诸子用力所在,后世诸儒或知或否,而今人可以借此一窥时代之整体风气。毕竟永恒之帝国在变为现实前,早已被展望和规划出来了。
12-21
羨漁
将令人眼花缭乱的思想纳入到一个主题中探讨让叙述变得清晰流畅,可贵的是,作者显然对政治学很了解,却不滥用概念,在平实中见功力。虽然散于各处,不过在读完本书后,似乎能隐见到一个思想理想与政治现实互相纠葛演进的脉络。孙英刚的翻译也很晓畅,值得一读~
04-22
或曰
主要是讨论战国时期关于君主、士、民在政治结构中的地位、作用的各种思想,既重视共识又注意差别。对于不阅读先秦文献的人而言,这是便捷了解战国时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可读著作。就政治思想研究而言,这是较为平实的研究,似乎没有突破通常关于战国政治思想的理解。
07-24
三吴六月霜
值得一看,特别是当下的我们说及古代政治思想,往往只说法家(如商鞅、韩非,当然法家也是个后世建构的概念)怎么怎么了或者儒家(主要是孔孟)怎么怎么了,荀子作为一个不那么有名的“儒家”常常被忽视。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发现原来所谓外儒内法不是说这两套学说如何交融,而是有一套学说(也就是荀子的理论)本身就是以儒家话语体系包装的法家奖惩系统。至于为什么给四星是因为本书的论证逻辑有一个很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引用了大量《尚书》《商君书》《管子》这类西汉才成书的伪书,进而有循环论证的嫌疑:这些成书于帝国时代的作品一方面必然已经吸收了前代的思想,同时也必然沾染帝国的视角,用这些作品来论述其实就是在用结果证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其可靠性必然大打折扣。感觉这类历史研究要想靠谱的还是得多看简帛
09-16
隐清
海外汉学也可以看很清楚。春秋战国这个百家争鸣的大分裂时代,孔孟荀韩就已经奠定了之后两千年统一大帝国和士大夫政治的基调。皇权是不断加强的,士人地位逐渐奴仆化的,百姓只在起义时露露脸。这超稳定的循环模式还要持续多久?
10-12
尚水堂
尤锐老师的这本书主要是面向西方学界来写的,并非是给中国学界写的。深受刘泽华先生影响,发现诸子政治政治思想争鸣中的“共鸣”:王权主义。听课的效果果真比看书好
10-03
瑞鶴
几年前读的,这本书试图通过先秦的一些文献和考古证据勾勒出那会儿上层结构的普遍想法,研究的思路是没问题的,至于结论嘛,只能说在科学的框架下随时做好被challenge的准备咯~
07-17
icarus
可能因为作者受刘泽华他们影响太深,读来没有海外汉学常见的陌生感或者荒谬感,虽然具体来说新意不多,但清晰而系统地梳理还是有价值。第一编写得最好,第二编次之。第三编写民,需要跃出思想史而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去把握,确实困难。首先,民如何定义,怎么变化,都是问题。没想到这书在美国似乎评价不高。其实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补这一课。
08-05
维舟
相比起许倬云从社会流动、杜正胜从编户齐民的角度,本书是从政治思想的角度论述战国时代的大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如何催生了天下一统的大帝国。作为汉学家,作者没有历史包袱,也不必为传统辩护,在意的是中国政治文化对世界史的意义。方法上注重回到历史语境而非比附现代西方观念,突出不同文本的变异,强调诸子之间的共同点,以及“未说出的文本”。这很好地解释了中国走向统一的“宿命”,但相对淡化了其它可能——又或者,要解释这一点,或许要回到殷周之际的制度革命。
07-17
久道
战国晚期,荀学们都在展望永恒、能终结历史的利维坦。
02-01
幻無蝶音
很有意思的书。作者的意见简述如下:中国的帝制政治文化是先秦政治思想的重要结晶,其中功名簿如下:荀子一等功,韩非从一等功,申商慎二等功,孔老是革命先烈,授纪念勋章。黑名单中主要有二人,分别是墨和孟,为后来帝制的崩塌埋下了伏笔(这句是我自己加的,作者无此意)
05-1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