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哭之笑之
    【藏书阁打卡】充满辩证法的行文,不能说没有论证,但是却需要读者自己主动去连接、去填补、去思考,这本身就是对明确性论证的反抗……《启蒙的概念》需要扎实的西方哲学史基础,甚至是西方文明史的全面把握,才能理解巫术、神话、艺术、信仰、科学等知识型变迁中“启蒙—神话”不断的辩证发展:启蒙不断自我颠覆也不断自我重复,以至于最古老的巫术与最现代的科学根本上没什么区别。启蒙的辩证法,也就是理性的辩证法,或者说现代性的辩证法。延续辩证法的思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一边是在反思启蒙、批判启蒙,一边却也是维护启蒙、修正启蒙。因为“启蒙的本质就是一种抉择,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对统治进行抉择。”p25所以拒绝启蒙是更愚蠢的妄想,必须坚持启蒙的同时坚持反思启蒙,坚持辩证的启蒙,才能真正地坚持启蒙。翻译不好,必须扣一星。07-30
  • יוֹחָנָן
    法兰克福学派的经典之作,但在我看来也是部十分失败的著作,阿多诺和霍克海默是想说启蒙理性消灭非同一性进而构建同一性,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那些文化工业和经济繁荣无疑是欺骗人的假象。他们把黑格尔作为批评的靶子,认为普遍同一最终塑造的是没有人格的单子,启蒙扬弃了神话,最终自己却成了神话。09-06
  • dromobabel
    渠老师说,译得也很迷糊...11-06
  • Shayne
    这部著作主要处理的是工业社会中文化的扭曲问题。作者试图表明,工业化的文化生产虽然表面上大大增加了文化的丰富性,但产品的内涵却日益丧失,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文化工业使得每个生产者同时成为了消费者——于是,给他们闲暇和财富只是为了让他们消费;而为了尽可能地刺激其消费的愿望,又需要使工作变得繁重不堪,以便让人们在工作之余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精力,只能投身于那把一切都规定好了的娱乐消遣。由电影、广播和广告构成的文化氛围本身力图达到一种“中性”,即缺乏任何可能撼动其催眠效果的特色;人们虽然一方面对其厌恶不已,另一方面却不得不整日与之为伴。在本书中也触及到想象力、图式等可用来处理媒介与接受方式之关系的主题,但作者采取的理论进路阻止了他们进一步向哲学的层面探索——总的来说,结论足够尖锐,但容易流于单纯的批评。12-13
  • 死透气了
    翻译得不能说拙劣,但确实糟糕。译者显然没看懂原文,只是硬着头皮或蔑视读者般地把文字翻译了出来。台版靠谱一些。04-30
  • P
    我很好奇这个合写究竟是则么个写法06-14
  • 苔衣
    霍克海默是先于福柯探讨权力的人,可以看出福柯深受其影响。启蒙作为让人类摆脱恐惧、建立秩序的手段,其意义与神话是一样的,而启蒙也最终变成了神话。作者语言繁复,但阐明了鲜明的理论,即:作为权力的知识如何统治自然 ,经济权力如何通过技术合理化获得对文化生产的支配 ,以及政治权力如何确立自己统治的正当性和必要性。03-16
  • Derridager
    只破坏不建设,便很容易陷入一种自说自话,满是论点/观点的、过于主观臆断的文体之中,这让平庸读者(不具备极高的古典文学/哲学/音乐等修养的读者)产生“读完瞬间失忆”的感觉。只是,这些观点是在过于闪耀。出于自身的学科背景,最关注的便是“文化工业”一部分,法兰克福学派凭此被归为大众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带有很浓的新马克思主义意味兼精英主义色彩,忽视受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文化商品生产的多样性、复杂性缺乏洞见(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大多没有经济学背景),硬伤无数(而且还难懂)。启蒙辩证法,则是在对极端的技术/工具理性(或者是一种理性盲目崇拜)进行批判,甚至将启蒙追溯至奥德修斯(这一点倒是新奇),或许是试图说明启蒙乃自古希腊时期便一直存在,而非启蒙运动之专有。慎读,或许应该先看导读。03-20
  • 丁萌
    存在不少误译;就本书而言,更像一本格言录,满篇幅的论点(propositions),论辩(arguments)却很少。03-25
  • Adiósardour
    论点具有尼采式虚无主义的危险。启蒙对理性彻底怀疑使批判理论不再相信理性。启蒙理性自身被怀疑成权力要求和有效性要求的有害混合。需要的不是基于理性对启蒙理性的反思,是对启蒙理性进行总体性批判,从理性概念自身到使启蒙理性发挥作用的一切方面,政治文化经济传统心理精神分析乃至性。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断定,对启蒙理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必然变成总体性批判。这总体性批判反对资产阶级理想的非理性功能和对资产阶级文化本身的理性潜能,波及到一种具有内在程序的意识形态批判的基础。总体性批判不但没有方向,更丧失理性依据。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的启蒙批判就滑向了尼采,把悖论结构推到了一边,用一种权力理论解释现代性当中理性与权力的混同,这种权力理论将自身再神话化,以审美断片的修辞要求代替了真理要求。01-25
  • 顾小拧巴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作。启蒙理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颠倒了自身的本质,“摆脱恐惧、树立自主”的功能再也没有了。。启蒙成为了一种以客观、合理为名的对人类社会的规训、统治,原先服务于主体自我的工具理性逐渐演化成一种盲目服从的意识形态,变成了通过技术、文化整合、话语操纵的极权主义政治,人们在各种虚假满足中丧失了独立的自我和对社会的批判能力。在《反犹主义要素》一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被启蒙的社会成员如何在“虚假投射”的作用下,丧失了反思的能力从而参与到非理性的自我毁灭中去。03-23
  • 陆钓雪de飘飘
    以前,就拿康德和休谟来说吧,他们在信上经常签下“您最谦卑和恭顺的仆人”等字样,然而同时却在暗中捣毁神殿和祭坛的基石。今天,他们则开始用昵称来称呼政府首脑了,但是在每项艺术活动中,他们都在这些无知的主人面前俯首称是。在一个世纪之前,托克维尔就曾作个鞭辟入里的分析。在私人文化垄断下,“暴君使身体获得了自由,却把矛头指向了灵魂。统治者不再说:你必须像我那样思考,否则就割掉你的头;而是说:你可以自由思考,不用像我那样;你的生命,你的财产,你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你的,不过,从这一天起,你在我们中间就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了。”钓雪按:自绝于人民,阿多诺显然比本雅明更加悲观,不可逆的文化工业,不可挡的电影艺术,看得太清,没有活路。11-14
  • 江绪林
    现在才读这本书,而且只读了很小一部分,o(╯□╰)o 。 在此 enlightenment大致与Weber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概念类似,并且,技术是知识的本质(p.2)。因此,在知识扩展推进人的启蒙或曰使得人获得自主(Installing them as masters),技术却变成了一种客观的统治的力量,尤其体现在文化产业上。下面想接着读读Habermas在《公共领域之结构转型》中对理性给予了何种稍微宽泛的定义,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二代人物如何拯救“启蒙”...不太习惯读这种一会儿神话,一会儿理性,一会儿论证,一会儿洞见,一会儿文本诠释的风格,一见就头痛,幸亏论点开头就有...但甚至序言都写得神神叨叨的。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