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王能能
    反思日常工作,是否存在质量过剩,以及其边界在哪里11-05
  • 玄智
    日本学者写的这本书,信息量非常大,至少对半导体产业的介绍非常详细。11-17
  • ChEFT
    一部夹杂了大量个人回忆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分析著作。书名颇有欺骗性:作者本人曾是半导体公司的员工,所以作者的分析基本上局限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几乎不涉及其它制造业领域。根据作者的看法,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并非死于技术不足,而是死于技术过剩。优秀的产品实际上是市场和技术的结合体,而日本公司普遍是跛足的巨人,他们长于技术研发而短于市场分析,所以在面对韩国的挑战时才会败下阵来。作者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这本书写的实在是过于混乱,导致主线思想反而模糊不清,所以我只能给三星。05-21
  • 小狗狗
    有一个原因,我们都知道,就是ASML赌对了技术路线。而ASML光刻机设备的吞吐量遥遥领先竞争对手。为什么ASML设备的吞吐量如此之高呢?书中给出了答案。ASML生产的光刻机设备的机器误差非常小,尼康和佳能生产的光刻机设备的机器误差很大。因为尼康和佳能的设备机器误差千人千面,不同产线上的光刻机设备之间不能互换,这样就极大了减少了设备的稼动率和生产线的柔性。01-10
  • Jimmy47
    得到听书:导致日本电子产业衰落的三方面因素:在宏观层面,日元升值和美日贸易摩擦,对日本电子产业造成打击,从高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在技术层面,日本电子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应对市场变化方面输给了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在战略层面,日本电子企业错过了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的窗口期。这样看来,日本电子产业确实很悲催汤之上隆认为,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制造工艺,而短板在于市场营销;日本人擅长对技术的持续改进,而不适应技术的频繁变更;日本人擅长在生产中积累隐性知识,而不擅长标准化、平台化、模块化的竞争。只要找到这样的竞争优势领域继续发力,同时放下“技术第一”的执念,重新拾起善于模仿的优良传统,日本电子企业仍有翻盘的机会。11-12
  • T. rex
    作者是产业工程师出身,描述了日本在半导体领域没有赶上台积电专业分工的路径,导致被后来者赶上。。文字里有一点点力不从心的戾气。。10-20
  • 魅影udtis
    对日本电子产业为何衰落解释的非常透彻。02-26
  • 骇客辉
    本书认为高性能高品质成就了日本企业去。同时也是因为如此而看不起代工企业,从而失去了产业发展的机会。02-22
  • Karaage
    和《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对比阅读。一本出自记者,一本出自业内人士。刚好分别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讨论同样的问题,还是挺有趣的,就是成书时间略早了04-05
  • 飘飘欲仙
    美国对日本的打压的宏观层面是根本,是选择的前提,是不可忽略的主因。04-11
  • 吕畅九
    @2020-12-01 12:06:31 @2020-12-20 15:45:0212-01
  • 坐井观天
    很棒,远远不止7分,解答了我很长时间的疑惑。05-10
  • 集体暴力的美学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兴衰,成也技术,败也技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凭借优越的技术和可靠的品质风靡全球,但是面对技术的快速迭代,日本公司迷信于所谓的“日本技术第一”,缺乏对新技术的敏感,不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而是因循守旧,在现有的可能已经被淘汰的技术上改良迭代,不仅让技术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走入了技术的死胡同,加之石油危机、雷曼事件等意外的影响,渐渐走向衰落。这种深埋于日本人心中的“技术自负”让整个日本制造业陷入了加拉帕戈斯式创新的陷阱,相比于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造成日本制造业衰落的真正因素反而是日本人对自己技术的过度依赖和迷信。12-24
  • Kashing
    日本制造业的失落值得反思。不了解市场、缺乏富有活力的创新、产品质量过剩所导致的价格高昂都是日本制造业败北的原因...其实最重要的是竞争者三星、台积电等的快速崛起和日本半导体企业的蹒跚。作者指出日本半导体业的机会在于“模仿性创新。”02-24
  • Frankel
    被书名骗了,正确的应该是《我的老东家都是傻逼》,当然也有些启发。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