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豆豆大宝要奋斗
    角度独特的大英帝国人民身份认同研究的通识作品,以英国在北美大陆的失败为契机,作者指出英国的殖民者与其他国家的殖民有所不同,即真正愿意移民去外国的,都是在本国的下层阶级,上层只是去殖民地做生意,贸易做大了最后的归宿仍旧是带一堆战利品回去荣归故里,这一行为使然的另一种文化塑造即大英博物馆的兴起。故而最初哪些被抛弃在殖民地的人,待遇不行还没有福利,帝国还要求他们有国家认同,加之启蒙思想影响,北美大陆的人难以认同英国,继而独立。美国独立之后,对英国冲击很大,英国政府开始思考怎样的统治可以增强身份认同,一方面库克父子开发殖民地的旅游业,希望民众对大好河山加强认同,一方面王室存续给国家统治带来机遇,多任女王的出现,是国家亲民形象的标志,随之而来的是女性自由独立身份地彰显。并且在政治活动中成了双刃剑。02-07
  • 言小非
    不知所云,沒有重點。10-10
  • 中世与近世之间
    作者认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是大英帝国从“第一次帝国”(新教帝国)转向“第二次帝国”(世界帝国)分水岭,推动其转型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的独立,以美洲的丧失为契机英国确立了“自由贸易帝国”的非正式统治模式,尽可能推行间接统治不干当地社会的运作,并籍由解放奴隶展现慈善帝国的新形象等。不过通读全书,感觉作者其实关注的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转型问题,其实未必和美洲的丧失有什么必然的联系。10-26
  • NoPanda
    「認同不是一成不變的,是流動的。」07-13
  • 人民委员尼基塔
    日本人视角下的英帝国,选取的素材和视角都很独到06-24
  • 思想的苇草
    本书脱离得近代英国帝国范式得叙事,而本书聚焦于失去北美以后得英国如何构造英国国民和宗主的认同,也有可能跟作者学术趣味的关系,后半部分大量女性元素的加重,让以往被忽视的女性在在这段历史中的作用更明显。02-21
  • 弗兰
    非常好读,收获甚多。并不是英国史,而是帝国史。最特别的是专用一章来讲女性的帝国经验。09-18
  • 康一來
    宗教在西方社會佔有重要位置,古往今來歐洲歷史裡面出現過無數以宗教之名進行的戰爭和清洗。十九世紀末英國社會出現嚴峻的階級矛盾,這個時候,英國統治階級將多餘的勞動人口和罪犯轉移到美國澳洲等地,英國以移民手段緩解階級衝突。大英帝國歷史就是一部殖民史,後來高舉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國獨立戰爭同樣沒有給予黑人奴隸平等地位,英國在十九世紀相繼結束奴隸貿易和奴隸制度,但是種族不平等問題一直長存,英美崛起背後沾滿血汗人命,別說他們兩三百年前手段如何,直到今天在這些國家的內部那種種族主義仍是根深蒂固,同樣,我們不應忘記,大英帝國當年在世界各地進行掠奪的時候,他們在中東和亞洲、非洲等地製造多少延禍至今的問題。大英帝國曾經擁有無窮的財富和文物,但絕大多數都是靠剝削掠奪而來。擁護平等自由的人絕對不會歌頌如此野蠻的國家。07-17
  • 原來2020年5月的時候標了在看,拖了快兩年才看完(其實這次是由頭看起)。這個系列的書真的很適合小白如我,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門檻又不高。作者主要想研究英國人如何從帝國領土的變動中不斷重塑自己的身分認同。但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帝國中的人員流動。很多香港史的論述把英國人視作一個整體,很少再區分。上次看(一點也不嚴謹的)香港醫療史,梁卓偉說開埠早年的醫生大多來自蘇格蘭,我才發現自己從來沒留意過這些洋人的鄉緣關係。本書的第二章梳理英倫三島之間的關係,原來殖民地多蘇格蘭人是有原因的。和同系列的《東印度公司》一樣,在主題以外,總是附帶一些有趣的冷知識,就像廣式甜品,讓人有種對身體有益又好吃的錯覺。04-12
  • 打蜡群岛
    聚焦了第二大英帝国的多个侧面,不错的入门05-29
  • 千无千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当我翻开书时里面调出的彩页上标注着“台湾人应该看的世界史”,这背后是英国和台湾地区所共同弥漫的身份的焦虑,两个社会都经历了外部重大的历史变化,而催生了寻找身份认同的过程,大英帝国通过大英博物馆、万国博览会、红茶的平民化和女性角色重新定位,借助外部的客观“标的物”老锚帝国的意向,而台湾社会似乎也急切希望借鉴这样的方式来凝聚起一个认同,偏蓝的希望借助台北故宫、中华民族历史来强化大中华的意识,而偏绿的则希望通过强调原住民、在地化的发展来强化台湾本土意识,这两种力量之间的拉扯也使得身份认同日益模糊,日益困难,但毫无疑问,有一种文化的连接是没法割断的。01-14
  • 韧勉
    这是一本思考民族身份认同的著作,大多数历史通识读物探讨的都是帝国形成的成功经验,本书探讨的是当英国失去北美大陆美国这部分殖民地之后,开始思考如何加强本国国民,包括新占领的殖民地的人民对大英帝国的身份认同问题,比如拓展旅游观光业,建立博物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发百货公司,引入午后红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新鲜物种的依赖程度。利用历史机遇,以女性帝王形象更加亲民的属性,拉进皇家与百姓的距离,客观促进女性觉醒,并且在国家政治的发展中,担纲更加重要的政治角色。02-08
  • ラスカル
    12/4 臺北國家圖書館 04-21 王遠義課上的必讀書目,了解英國經驗是了解中國近代發展的必要基礎,脫離了東洋,日本學者就寫的很精彩很客觀了。英國在喪失美洲殖民地後,產生了必須成為帝國的自覺,用心經營殖民地,將帝國的社會結構進行重組,最終形成了日不落的海上帝國。興亡的世界史這一套構建了三個帝國,陸地海上和空中,而英國正是最偉大的海上帝國,三四五章移民奴隸和貿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小人物與生活日常切入帝國結構的討論;突顯過往忽略的女性角色都是本書的新意。六章之後很有特色,講了英國女王,帝國樂趣,還有大英博物館和福爾摩斯,確實有趣。說是「最適合台灣人看的世界史」但是傳遞的信息是「分手吧,不要再騙說你是我老媽」,史學這樣走歪路,成天指桑罵槐不好啊。12-04
  • 枕流
    台湾是有多大脸来拿英国跟美国比附自己跟大陆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