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桃桃酱
    这本可以作为《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补充,历史司法角度还是不错的,看完后看前一本时怪怪的感觉消失了。逮捕、审判前后的历史很详实,不过作者完全和阿伦特针锋相对的观点,最后一章更是全在评论阿伦特和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阿伦特相反的观点集中在对犹太委员会、政治秀以及艾希曼是个什么样的人上,同样的事情经两个人阐述导向完全相反的事实:阿伦特用作论据的部分在这本里又是艾希曼反犹、冷血的证据。确实我们不知道他们列举时是否有隐瞒、避重就轻或是断章取义,只能靠尽可能多的面还原事实本来的面貌。有些部分反而侧面证明了阿伦特的正确,作者将犹太人的苦难归于整个西方文明,大屠杀基于反犹主义,整个论述感觉有点弱。01-10
  • hmev
    作者清楚地介绍了围绕在艾希曼审判中的种种争议:国际关系上的、法律程序上的、事实证据上的,还有,自然不可避免地,对汉娜·阿伦特的评述。至少,今天的证据已经足以证明,阿伦特式的所谓“平庸之恶”的见解在艾希曼审判本身这件事上站不住脚,那么又如何能称此书只是“平庸之恶”理论的一个“补充论证”呢?我完全赞成作者在第六章中对她本人的批评:拿理论找例子,拿锤子找钉子,拿着自己精英主义的高傲心态肆意揣测发生的事件。尽管我能理解这个理论缘何如此广泛地被传播,但实在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这个理论的可靠程度,哪怕依旧沿用这个概念,也要与艾希曼审判这一事件、与汉娜阿伦特本人不负责任的猜想解绑了。12-10
  • 竹吾
    某种意义上说,整本书都可视作对阿伦特既有著作的回应。前几章论述史实的部分,努力想要将艾希曼塑造为一个恶魔式的刽子手,并在庭审的过程中狡黠地蒙蔽了阿伦特这样的天真犹太人;最后一章虽然还算客观地评价了艾希曼审判的影响以及阿伦特的观点,但反复强调了阿伦特自身的偏见、傲慢与混乱。这种努力是有效的,作者确实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事实否定了阿伦特建构出的“平庸之恶”,使这一概念潜在的豁免性无法具体到艾希曼个人之上。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屡屡将目光下沿至当代,将某些知识分子甚至是犹太人对于犹太民族或以色列政府的批评意见,径直视作反犹主义的再度复苏,却丝毫不涉及以色列政府和极端右翼的思想与行动,这种叙事在今天看来,其潜在的问题是相当明显的。至于作者有意否定的大屠杀中幸存犹太人的伦理责任问题,恐怕还有不少的深入空间。11-30
  • Nepenthe
    get到了两个重点:一是艾希曼本人其实很残忍狡猾,他的恶是故意为之并不“平庸”;二是汉娜阿伦特并没有全程出席审判,其理论主张带有很多未经考证的主观臆测。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