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虽然有些地方读得很怪,比如说睡眠训练的地方,但是大体上是一本好书,庆幸娃还小的时候读了,印象最深的几个地方:(1)说传统做法都是教孩子要开心,但是负面情绪不可避免,要认同孩子的负面情绪,要去帮他们表达情绪,孩子毕竟小没有相应的语言能力;(2)也要和小孩用合作的态度,有问题一起找解决方法;(3)在设定界限时用I- statement,设定界限是因为自己的感受,这一点其实和在其它读到的有点异曲同工,在和人有冲突时,要多说I feel upset when you shout at me,而非直接去judge去定义对方,you are angry, you are an idiot之类。09-15
如果我能生孩子的话大概同情能多点儿,倾向于女性读者,但从当儿子的读者角度也略有启发:“I opened my mouth and my mother’s words came out”,很多父母镌刻到我们身上的痕迹是祖父母镌刻到他们身上,责怪他们很不公平,但要试着挣扎。作者的策略是故意用resentment、desertion这些大词,把人的情绪分开,然后再依次梳理,therapist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把乱成一团的情绪重新梳理好。强烈推荐打算要孩子的女性读一下,“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先生这几句话讲的最好了。跟孩子建立对话的章节高光,尊重孩子的部分可操作性强(infant开始就有对话)。05-1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