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二十八度左倾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世情百态长卷。看过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围城》的尖锐犀利,这般连讽刺批判也不失温雅的笔法倒是令人颇觉可亲。12-23
  • cymichael
    对文人的苦闷和情怀刻画得很到位,喜欢这种文风。01-30
  • 洛冰
    开始觉得又长又臭,后来慢慢思考,还是很完整的一副画面呈现在眼前。抗战期间,一群教授公务员,疏散到陪都重庆的周边。从此,天气好的时候跑警报,天气不好的时候,才能清静下来过生活。在这艰苦的时候,各色人物逐步登场,女戏子遭遇地方强权逼迫,教授交钱给瓦匠不修房子,副官强关学校学生,银行家入股盖房被坑,而那些有钱的有权的拿了别人钱的,吃喝玩乐嫖赌逍遥似神仙,小小的村庄里有几桩桃色新闻。08-16
  • 非凡小河
    第一次接触抗战时有关大后方的故事,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得,人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物形象感觉都能找到从小到大遇到的一些人的影子。12-26
  • 闲云野人
    文字功底好,刻画人物形神俱备,只要他愿意,张先生绝不只是鸳鸯蝴蝶派11-19
  • xa.sunf
    在抗战的阴霾下,在日机的轰鸣中,在巴山一隅的细雨里,有几户落难的国人,国难中的知识分子们,家长里短地过着日子。有的龌龊,有的混沌,有的潦倒,有的无奈,有的只是真实的颠沛生活。11-23
  • cczsz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读完莫言再读这么一本传统的小说有些不习惯。抗战大后方的众生百态,依然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权贵依然高高在上,平民处境更加艰难。生活和人性并不因战争而改变,只觉得长夜漫漫,长夜漫漫。10-27
  • 水如天
    并非战时巴山夜雨涨秋池,更是当下社会众生相10-19
  • 花未眠
    许久没有读长篇,60万字断断续续16小时竟是历时个把月,在和好友喝完一杯桂花拿铁的秋日深夜,走出“抗战文人国仇家恨”的精神世界。被“巴山夜雨涨秋池”的书名吸引,翻开竟是《金粉世家》作者张恨水先生“巅峰之作”,感慨还是依赖影视剧的通俗文学更被熟知;文化素养不能空谈还需狠下功夫。还是用后序来总结全文,“在川东山村众生图的徐徐展开中,对于战争爆发的深刻历史和现实原因,对于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检讨”,此外张老先生对于景物勾勒与人性刻画都是代入感极强。既是“检讨”则精神上而言不是极佳体验,但是文字上确是大家之作;而这两项,恰好都是作家极高水准的体现。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如今这盛世,愿如当年抗战文人前辈所愿。万家灯火,安心入梦。10-17
  • 左耳听莎
    虽然很长,但是看着很顺畅。嬉笑怒骂间就写清楚了抗战时期各种阶层民众的生活,犹如看话剧。01-30
  • C
    抗战大后方重庆的乡下大山里几户穷酸知识分子的生活与对话,张恨水对这帮虚伪懦弱、手无缚鸡之力但嘴炮技能最强的大教授们写得也太不留情面了,百无一用是书生,更何堪战乱时代,除了独守酸腐的清高外,就是一些鸡毛蒜皮和有钱就找小老婆的伪君子,而这帮教授夫人则是沦为飞短流长的长舌妇和麻将能手……可悲可叹可怜的一帮人……能给当代城市文艺夫妻玩笑的估计就是李先生与李太太之间的关系和对话了,亲密信任中带着微微的愠怨,彼此像拿着鹅绒给对方吹拂骚痒,借此度过艰难枯燥的岁月,读之很有余味。03-29
  • 瑠璃園
    没有浓烈的故事感,寡淡而细碎。“在山窝子里,下雨闲聊天,天晴跑警报”。流民汇集川东,有知识分子也有逃兵,谈故乡风月、桃色新闻,有人在逃亡防空洞的路上死去,茅草屋在山洪里塌陷。那是1941年的重庆。08-01
  • jinzi
    我是大俗人,看着这样烟火气十足的小说很喜欢。曾经也去过大轰炸的遗址,现在那里已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走那里经过时还有谁会去想几十年前敌机轰鸣,断手烂脚飞扬,只能慌不择路地躲藏,为保命而心惊肉战的时刻?我们多么幸运,不用这样提心吊胆!还有一点感悟:无论和平或者战乱,那些桃色绯闻、跟高踩低、一地鸡毛总是有的,人嘛,哪里有什么新鲜事?02-11
  • 陈墨石刻
    不管何种心境看张恨水先生的作品,都能很快融入他笔下的世界。世态、人情、自然,一一娓娓道来。没有激烈的人物冲突,却让人把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津津有味细细看完,真是堪称伟大的作品。12-03
  • 札歇
    琐碎的后方生活。终于不是完全地“不是女人就是金钱了”。李家夫妇相敬如宾,讲道理、有错就改、自我检讨、气不过夜、分享快乐的景象,恰是最健康的夫妻相处方式。10-31
  • 错误阿蒙
    一切都还未完。茫茫夜雨里警报又响,君问归期未有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