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akzhou
    两星半。叶老师的文献阅读应该无人出其右,非常全面。对于批判实在论的引介也是大功一件。我觉得问题在于作者欠缺历史训练,对于一种方法的流行完全没有任何情景性的解释。比方我很期待他评述潜变量模型如何被发明,遗忘,又重新被挖掘(然而被赋予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因果语言)。这是因为身处欧美学界之外所有没有去寻找这一脉络吗?另一个问题当然是术语的泛滥,既无必要,也不带给读者任何新知(『在Bhaskar 的認知架構里,迸生所涉及的重點不是依附在低高階轉換的附隨説,而是由前一狀態生成新存有的迸生。因此。它既非來自歸納,也非來自演繹,而是透過能動者的實作所衍生的一種具不斷「闕如化」之自我生成般的量子跳躍。』)我期待更清晰的论述。10-02
  • casual infer
    新瓶装旧酒,主要提供了一些文献的支持和解读(本书又名《能动与结构——思辨实在论新解》)。对我方法论上的启发不是特别大。问题在于很多脉络统合在一起其实很让人不解,winship和little 的框架和hedstrom的框架是一样的么?因果机制还有一些脉络,也没有涉及到。我觉得一个问题是作者认为固化的脉络不会产生新的理论创造,但是实际上学界的变化已经很大了,这点在实证的迷思里已经体现出来。现在已经没有量化学者认为残差是不重要的了,儿在反事实框架下,量化学者采用了一定决定论的逻辑,认为概率性背后存在实在意义(我们没有顾及到的发现),当然统计学家和我们的观点也不一样。读叶老师的书很容易落入“任何事情都是复杂的”这一前提上,从本体论否定了认识的各种可能性,这很危险。09-27
  • 懒猫圆圆
    第五章扼要浓缩了全书的精髓,但真正领会恐怕得多读几遍03-19
  • 穆清
    对“机制”分析的各种思潮传统的梳理,比较详尽了。对以前零散读过的文章所处的脉络系谱有了相对更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不错的文献!05-28
  • CarlGauss
    很一般,甚至问题一大堆07-07
  • Tom
    对社会学研究中机制这一解释思维理路做了非常好的分析和阐释03-22
  • 宇凡
    中文界对批判实在论介绍最细了,从harre Bhaskar到elder vass ,Sawyer和好长好难记的北欧等学者。04-05
  • 法妹儿
    卒章显志,最后一部分凸显全书的意图,与分析“机制”概念的背后原因。批判实在论两章实在复杂,其中沟壑难以把握,引发的问题或者“存在论”立场的不足,有待继续消化。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