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经济管理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
举报
书名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
作者
胡司德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8187794
出版年
2018-12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数
231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标签
工业技术
豆瓣评论
免成
写的其实还不错,文献掌握的也挺扎实,翻译的也还行;当然,倒也确实没有写出什么特别有趣的东西来
11-04
书香魅影
最有趣的是“祭祀与经济”那一章。文献引用丰富,美中不足可能是有些“冗长”,在圣人与声色享受的论述中打不少转。
04-01
刀叢中的小詩
《早期中国的食物、祭祀和圣贤》——食之礼也,从食之色香味,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完成对圣人形象的再塑造。一个阶层的饮食需求,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风俗民情,也是引领这个时代的风向标。
08-13
四废书房主人
还算可读,但问题捏合得不好。
08-23
正信
挺有意思的。但对作者绪论中提出的几个宏观假说,或不太能认同。
03-19
玄门小羊
缺点是 结构松散,引用丰富的二手文献,却缺乏组织。试图分析文本,却缺乏深入,看得出外国人进入中国古典文本的困难之处。优点是 不少地方有巧思,带给我们思考的方向。
09-12
Arthur
这本书视角很好,作者将“饮食”作为一个符号,探讨符号背后深层次的思想因素,简而言之就是探讨先秦时“饮食”这个要素和其他东西之间的关系,比如,人们眼中“饮食”含有“道德”的象征意义,进而延伸到对圣人形象的建构,因为“饮食”满足的是味觉,而反映出的其实是当时人都认为,古代圣人往往有超乎常人的灵敏的感官,进而饮食的重要性赋予庖宰重要地位,而饮食重要与祭祀密不可分,进而在第二部分讲述祭祀文化,这些细碎的点都围绕着“饮食”展开,所以大概能够理解,所谓“符号”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多是研究人们对这一“符号”的观念的历史。如何看待,怎么看待,为什么看待,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这本书提供了于我而言很新的对圣人、饮食的理解。 但也有肉眼可见的硬伤,低分不是没道理,同样意思的话换句式反复讲,其实一百页就能讲清楚
09-20
淇水
非常有意思。顺便夸赞一下翻译者的笔力!读起来很顺畅。就是一些史料引用的时候,再多一些解释就好了
11-26
特洛布里恩岛民
对书中古典材料的使用有质疑,不是让人特别信服,尤其是对读过的像“郊特牲”这一篇,运用上有那种西方味的想象
01-14
指麤为骉
用关键词的方式来构建整体论述的框架,但松散的程度堪比食物、祭祀、圣贤三篇论文的简单拼凑。
07-24
星星星星
第四章《祭祀与经济》有用。
04-17
归洋
“权力的观念与对人的感官、身体的掌控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具体的到抽象的,从如何平衡饮食的争议到如何吞并天下及其深层的规则”。“中国古人没有构想出一个抽象的形而上世界,也没有赋予脱离了具体事物的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因此,他们认为,当人们在思考、把握世界的时候,不能和具体的感觉经验相分离”。
03-27
或曰
对早期中国的食物观念(食物与人的现实体验及其抽象意义,食物在祭祀中的作用,食物与圣贤修身、治国之关系)进行初步梳理,讨论得较为直观浅显,内容可以打三星。但是,这书做得太马虎,最后的参考文献随处都是错误,减一星。随便举“参考文献”中几例为证,如:“《春秋元命包》”为“《春秋元命苞》”之误,《管子轻重篇新诠》作者“马非白”为“马非百”之误,《全汉赋》辑校者“费正刚”为“费振刚”之误,《丛书集成》本蔡邕撰《独断》出版机构“商务印刷馆”为“商务印书馆”之误,还有各种把“著”写成“注”之类的错误,等等。
10-12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