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ooking
    《噩梦》充满了狂想,每一篇的表达都指向作者自身情绪,或是一个时间点的思考,很容易想象到她在工厂工作走神时若有所思的表情。《昨日》和《你在哪儿,马蒂亚斯?》将没有归属感的异乡人的心境塑造得非常具现,但仍然包含着抽象却热烈的纠缠。到了《不识字的人》,一直弥漫着的狂想终于停了下来,雅歌塔开始安静道来,纠结又释然。还是羡慕作者天生的才华,印证了“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11-06
  • avril_09
    什么是流亡?是身的居无定所,还是心的漂泊无依?04-11
  • 奥兰多
    虽零碎、断裂,但初次接触她的作品,十分精彩。期待她的恶童日记。06-18
  • Another℡
    文字风格冷峻简练,叙事像梦一样诡异错乱,串联起各个故事的是作者自身的流亡异国他乡的真实体验。07-14
  • smile
    请关好你们的门,我会戴着黑手套悄悄地进来。我只会在深夜进入你们的房间。我每晚都会来,去每个房子里,没有例外。我不是个粗鲁的人,也不贪财或愚笨。早上起床,数数你们的钱和珠宝,一样都不会缺。只是少了你们生命中的一天。昨日一切都很美好,树林间的音乐,发丝间的微风,还有你伸出的双手里的阳光。11-06
  • 无敌超人陈德炜
    比较懵,搞不清楚故事里面为什么还要插着短文。但是依旧能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只是不像恶童日记那样炼狱,有点像被锁在了一间没有顶的房子。11-19
  • 拾辰
    评论里绝大部分的读者都在赞自传体式的《不识字的人》部分,私以为戏剧性强的《昨日》要更加吸引人许多。07-19
  • 苏野
    延续着暴力、禁忌的冒犯性光芒,但震惊感远逊于读《恶童日记》。她接近干枯的简洁,应该是受流亡记忆和第二语言双重压迫的产物,与贝克特出于深刻的存在意识和美学追求的沉默式简洁有霄壤之别。P207:伯恩哈德的《是》的“内容确实是可怕的,因为这个‘是’确实是‘是’,但那是对死亡而言的‘是’,因此对生活而言就是‘不’”。P222:我知道我的法语不会像出生在法国的作家们那样流畅,但是我尽可能地用法语写作,尽可能写到最好。/这门语言,不是我选择了它。而是它通过命运、偶然和时局强加在了我的身上。/用法语写作是我不得不做的事。这是一个挑战。/一个对文盲的挑战。05-23
  • 萤夏
    读稿子的时候就感到了雅歌塔文字里的冷意,很多苍白的意象在眼前流动而过,有强烈的迷失感。成书的封面很美。05-28
  • 不喜欢香菜
    恶童日记带给我的震动通过时间导体直至今日难忘。但是这本却乏善可陈到令人失望,也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总之…06-27
  • 海盐汽水
    陷于童年,难民的那段日子08-04
  • QING
    希望豆瓣广播回来的时候,右侧推荐也变了或消失10-15
  • 糖罐子
    十年前读恶童三部曲的感觉都回来了(有意思的是去看了当时的读书标记,发现大部分友邻都是9或10年前读的,我自己感觉那时候的豆瓣还挺学习型的哈),如果说在简单粗暴有力量这件事情上,通常会比喻“外科大夫的精准”,我们工人阶级大婶儿是拿着电锯把你肢解掉。最后一部分的对自己阅读写作之路的追溯,让我确实感受到某种“光”。05-23
  • 欧阳杼
    雅歌塔的书看《恶童日记》就够了。这本书比较散,且表现的主旨并没有跳出《恶童日记》的框架。05-25
  • 庄蝶庵
    令人振奋的一次阅读之旅,令人置身夏日,身感清寒。作品锐利而残酷,一如《恶童日记》,充满了强烈的身份敏感,隐含的激情深刻而敏锐。短篇小说《老师》满含颠覆的气质;《房子》中会说话的房子充满了寓言意义,时光的流逝变成了一种精神的反省;《路》中的近乎恋物的激情充满了深沉的疏离与热情(一种奇怪的混合);《我的父亲》是这部作品集中最动人的表达,流亡者对亡者的怀念,是对消失国土的最后回望。作品集中最长的一篇《昨日》,具有深刻的底层意识,讲述了一个作家的诞生,夹杂着残酷的爱情回忆,而归于精神的虚空,近乎佛教的大彻大悟。雅歌塔·克里斯多夫的独特人生轨迹造就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环境淬炼对于一个作家的精神升华终究有极大的意义。06-01
  • twinsanne
    一如既往雅歌塔,这次不是恶童,而是她自己。04-03
  • 临素光
    【2019第34本】雅歌塔的作品总是充满对过去的追寻,以及无可避免的失去,文字风格简洁至极却意蕴深刻,总让我想起早慧的孩童,有太多丰富的思想但用词简单。二十出头时她以战争难民的身份流亡瑞士,与父母兄弟和故乡永别,这段经历构成了她文学世界的最大基调,有些意象反复出现,例如一个男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儿时故居,看到一个孩子憧憬着远方,但男人告诉他远方什么都没有,他就是来自远方。他遇到的这个小男孩其实就是过去的自己。另一个出现多次的题材是兄妹恋,雅歌塔有一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感情极好,但我不认为她真的有乱伦倾向,她小说中的兄妹恋,与其说渴求一起长大的哥哥或妹妹,倒不如说是渴求儿时无忧无虑的快乐,以及永远失去的故乡,这在《昨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另一篇《琳娜》的主角并非兄妹,相差十岁,同样表达了这个主题。05-17
  • petrichor
    读完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雅歌塔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