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ucky star
    理论熔铸于细腻的文本解读之中,无缝对接,浑然天成,丝毫不觉过度阐释。更重要的是李杨老师能完全跳脱出机械化的“红色经典”阐释框架,自铸新意,自赋伟辞,颇具价值!李杨老师真是才华横溢!01-21
  • 小城鱼太郎
    高到令人惶恐,但这种解构方法的滥用也令人恐惧。布罗茨基说托列宁的福,他觉得重复就是罪恶。03-02
  • dellizheng
    今年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也是带来启发最大的一本书,择日写评。05-20
  • Dear Lu
    只是没有改变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学)的看法03-12
  • 夏日扬帆
    这十八年文学我几乎是一部长篇都没读过……印象深刻的像是流浪汉小说与成长小说,红岩的施虐受虐倾向……03-11
  • Y2K-nostalgia
    重读《再解读》,除了感慨巴赫金、詹明信、周蕾都很好用之外,也读出了作者戏谑表象背后的严肃。条理非常清晰,任何想象方式的对立,本质上都是两种知识的对立。作者对研究对象是“有爱”的,这很难得。10-07
  • 小羽贯众
    文本分析很精彩,就是东扯西扯不够简练06-20
  • 泽漆
    十七年—文革文学细读,世纪初的杰姆逊、福柯、巴赫金译介应当还很新鲜,现在看来不是很必要。倒是回想起大二写论文那会儿,想必会很迷恋这种分析思路。08-10
  • 筑紫
    老师上课以飞快的语速念的这本书,简直是宝典啊!上课不用练手速了。老师还是写得很好的,以及欢迎大家来李杨小组讨论学习。10-27
  • 千荇
    大众文化研究视角下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再解读。对于打破对那段文学的既定印象很有帮助。09-10
  • 田田
    比起那本食外国理论不化的抗争宿命之路,这本书实在是难得了~12-14
  • nosurrender
    写得太好。比较起来却也是和罗倪的调子不同(这种细读比倪的细读更跳脱流畅点),中文世界的当代文学文化研究好像已经到了谱系的份上了。09-09
  • 雪晴
    太棒了~李杨老师的文本细读做得很扎实。我在想“红色经典”和后现代主义是否可以通约?12-20
  • 春雪
    看似作品细读,实则宏关格局。50-70年代文学研究,当以洪子诚+李杨为基。02-22
  • Booking2023
    考北大当代文学的话,十七年文学这块的文本细读,看好这本书其实就差不多了。。03-06
  • 羊小烦
    小说中国,似乎颠覆了历史的原真性,但潜在问题是“谁在读”,如果有一天那一代人退出讲故事人的权威位置,那么我们这一代与那个“中国”又是什么血缘关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