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电子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
反馈
书名
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
作者
利奥·洛文塔尔
格式
AZW3,MOBI,EPUB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300148496
出版年
2012-3-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4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外国
豆瓣评论
我爱小白象
法兰克福学派;通俗文化;哈贝马斯的先导;中国社会流行文化与阶级状况、社会心态等的关联
11-30
雁翎筱
上学期就想读的拖到寒假才读完。法兰克福学派较为“温和”的一种声音,但立场基本还是批判立场。涉及较多印刷媒介时代的大众文化。
02-12
CODY
蒙田认为,娱乐并不可耻,是人的天性,满足这种天性,需要的是高级的娱乐方式,提升人的娱乐修养;而帕斯卡尔则认为,娱乐是一种堕落,应该拒绝这种愉悦带来的精神麻痹,寻找苦行与孤独带来的精神救赎。
05-28
齐鲁青未了
比起其他译著,这算是翻译的很不错的了,相比起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洛文塔尔相对温柔,但是根本的思想是没有变的,而且他的这种派系决定了他的通俗文化研究对读者还是关注的少很多
04-13
腌鱼非为猫
很多引文無注釋,不喜歡;有些引文很有意思,卻沒法順藤摸瓜,討厭。喜歡用直接引文,同感。值得讀。
07-18
K
上课用书。翻译真的不认真。另,还是觉得把高雅艺术、通俗文化这样的“命名”置入历时性研究视域中时,应该更谨慎些。这种研究对研究者文献占有量的要求是极高的,但若只有材料堆砌又没多少意思。应当在“高雅”与“通俗”之区分的流动性中尽可能地引入所谓“社会学”的维度。在这个过程中,价值判断还是重要的。
01-23
哭之笑之
【藏书阁打卡】原来洛文塔尔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里最温和的一位了吧,可能是社会学价值中立的影响(其他人可能多是欧陆哲学背景)。另外,洛文塔尔把弗洛姆带进了法兰克福,让法兰克福又多了一些简单……这本书算是文学社会学、大众文化研究经典了。趣味问题由来以久,我越发意识到大众文化的政治意义,大众文化总是蕴含了一些平等、自由、多元,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之争的本质还是古今之争啊……——施特劳斯真的是剧毒啊:“永远不能忘记古今之争!”看下来最有意思的是第四章,从传记文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社会,通过数据与结构主义式归纳挖掘出了背后的普遍性。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传记文学多关注私生活,运用一些伪心理学的分析,并且把主人公写得尽可能贴近普通人。——一个范本,当代的畅销书、热门电影、热门话题都可以做如此研究。
06-06
可卿救我
前半本书(第一二三章)延续法左派文化批判理论范畴下,以先验的道德导向,技术手段的介入(大众传媒)艺术/通俗文化,精英导向/大众导向的差距消弥。制度,技术的变迁,艺术与商品的分野。洛文塔尔温和不失风度的提出了问题。后半本书(第四五章)传播论的文学观强调以及社会学方法的使用使洛文塔尔已经区分去许多法兰克福学派其他作家。美国的社会学研究已在这本书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显然和他在美一系列经历有关)。本书其实又可作为读者导向批评的经典范例。
06-11
观止
洛文塔尔对艺术与通俗文化之争进行了历史性的追溯,尤其是第三章,讲述了18世纪英国的情况,精彩纷呈;也喜欢第四章,通过内容分析,讲述了美国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的变迁历程。这两章最见功力。埃利亚斯笔下的莫扎特曾渴望音乐大众市场的到来,但可惜未曾遇到;但在洛文塔尔笔下,文学大众市场的真正到来则展示了充分的复杂性:它不仅仅有预想的天使的那一面,也有魔鬼的那一面。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12-15
木南
我去,硕士论文写完了,才发现这么个大神和我想法一样。晚了,要不可以拿来装装门面。
02-04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