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王思佳
    严格点说,这不能算是一本书。只能说是两位作者把自己的某种跟适合以演讲方式呈现的观点硬生生的放在纸上,而且两位作者显然也没有科普写作的能力。全书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人类在实现一些较为宏伟的目标的时候会失败,更好的替代方案是无目标的探索。主要理由是对于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更为实际的做法是收集足够的信息,或者说是前置科技。无目标搜索在这方面是优于线性目标思维的。伟大的创新往往需要以退为进。08-11
  • 柏舟
    小任务靠目标,大成就靠踏脚石。07-29
  • 小呀小胖丁
    最近有朋友在读书会里分享了《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这本书,也听了无人知晓播客里对它的评价,感觉大家的感受两极分化极大:一方面来说,它给到的思维方式本身还是具有启发性的,且在现在宏观节点下提出更具意义:在内卷加剧的当下,有个观点(且是实证过的)告诉大家接受无意义的探索、接受没有目标、接受没有可预见的结果无疑是种极其对症的精神解药;但另一方面,纵观整本书的论证过程,太多例子可以找到反例,几个实验的结果如何泛化到现实世界也难以说清楚推敲链路,又如何令人信服?当然,论证过程本身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依旧是mindset上的转变,那么其中最让我好奇的一点是:结论本身如何能作用在企业管理上呢?08-07
  • 川口春奈奈若何
    车轱辘话反复说,根本观点是通向伟大成就的路途极其复杂,通过设定简单的目标的方式无法到达,以新奇性或有趣性为行为依据,一步一步地和过去比较,通过不断地拓展,如同寻宝者一般寻找下一步的垫脚石,最后可能意外地实现伟大的目标。目标具有的欺骗性是整本书全程拿来反驳目标导向的核心论据,目标不能确保到达伟大,同时目标否决了偶然和意外在过程中的重要性,放弃目标,在整个领域的探索空间中四处发散,有可能伟大就能实现。过于宏大,在教育和科研体制中提到的新方法也没能说服我,只觉得所需要的成本比现有目标导向高好几个层级,但可能宏观领域需要的就是如此这般的思维吧。08-10
  • wangyk
    观点很好,也很说服人。但我觉得有点啰嗦08-09
  • Lua
    建议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看序言和第九章,已经把最核心的逻辑和观点列出来了。总体来说,书里有零星的启发,但其余部分真的冗余度挺高的,可以跳读。全书最核心的观点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如果要做出“伟大”的创新和变革,需要质疑主流世界推崇的目标性。有趣的点有:1.踏脚石原则。我们要保持开放性的探索,一个好的想法会带来另一个好的想法。(图片孵化器的例子不错)2.要寻找踏脚石,需要学会寻找线索。新奇性搜索是关键,要注意趣味和新奇的特质(机器人走迷宫的例子还可以)但作者并未指明搜寻的路径,只是说可以依靠直觉和个人兴趣...3.寻宝。根据当前所处的位置,决定去哪里。不把成功的潜力作为项目是否值得展开的判断标准,而是根据是否可以催生其他“踏脚石”。4.算法。不是遵循从坏到好,而是从简单到复杂。06-23
  • victor
    观点不错,只是在不停的用类似的话术重复强调一个观点,也就是要寻找垫脚石而不是完全目标驱动,但是没有说太多实际的可操作的方法,只是在重复强调。疑似借了OpenAI的名声在博眼球。08-07
  • wxy
    7 月读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于是对于计划也更加不那么执着,可以区分哪些需要计划,哪些需要不断调整计划甚至之后可以忽略计划。换句话说,给人以区分可计划与不可计划之事的智慧08-06
  • wgy
    这本书观点可以,非目标导向总是比目标导向彰显创造力的成果。其他的就是太啰嗦了,但凡把字数删减为一半就给四五个08-08
  • 峰池
    真正的复杂问题永远都不是计划出来的,新颖性多样性是世界发展的根源性力量。08-07
  • 辰知然
    认同标题。但我觉得这涉及到一个辩证哲学思维,真正放手的前提是你曾经努力付出并拥有过,否则就是自我意淫罢了。唯手熟尔的工匠精神是必要的,本质上是你要区分附属结果、渠道工具和价值行动、逻辑体系。08-06
  • 人闲桂花落
    这本书讲的是不以目标为导向的成功之路。对偏离既定的道路,保持开放的态度。那些大获成功的人,似乎愿意在感觉到对的苗头时作出彻底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忠诚于最初的目标。采取一种随机漫游的模式,反倒有可能比那些天天孜孜以求的人更容易成功。制定目标似乎只对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是管用的,对于一些重大的事情定目标不仅没用还有害。这套法则不仅适用于职业选择,还适用于几乎任何涉及寻找目标或意义的事情。时代发生变化了,时代的成功学也要与时俱进。08-06
  • 观点是很独特又简单的,很大篇幅是为了说明观点的可靠性。文中最让我受启发的其实不是伟大不能被计划,而是对于竞争的解读。竞争是为了不同,为了存异,为了让各自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可惜现在都是在内卷,空间越卷越小。08-07
  • 六子
    就算观点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也不该任性到车轱辘话说了十几章。我有个冒昧的猜测——作者只写了其中不超过50段,并用ai生成了其他部分。08-06
  • Charrrr
    与自己大学至今的经历和思考有些共通之处,与dots will be connected也有共通之处,曾经觉得毕业后在做喜欢的事情是运气,但也是缘于上学时没有沿着既有路径的探索。之前想用这套逻辑“教育”他人,说努力就会有好运,但这其实也和环境、资本有很大关系,还是arrogant了。这本书还是有门槛的,读得太早或许会被overwhelmed,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好奇、探索、思考、实践,不要停下来。btw关于艺术学生说喜欢作品没有理由那段很棒,但整本书还是有些冗余了。08-06
  • 朱老板
    虽然每一章都好像一样,但是每一章开头都茅厕顿开。01-30
  • NullPointer
    全书可以视为对《Abandoning Objectives: Evolution through the Search for Novelty Alone》这篇论文的不厌其烦的扩写。随机sample任意三章并不会丢失本书主旨。事实上我推荐sample任意一章然后读论文就够了。06-24
  • blueshadow
    目标是如此具有诱惑力,因为我们都需要有用,并且在有用的框架下得到评估。结果呢,人趋向于机器属性。无用之用对西方哲学是很难谈论的观点,直到后现代的游牧。当然强调无目标,不可能无限度夸大,关于漫游与反思收敛的平衡,这是我们设计思维方法论的范畴了。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