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陈毓秀
    “说到底,善是以一种安静而谦逊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努力躲避着恶的喧闹和侵略。真理以残缺含糊的形式存在着,在隐蔽和机敏的符号中找到自己的避难所。”06-22
  • 文青
    老实说,不是特别看得下去,可能是因为想看的书太多了。但的确是一本好书。05-08
  • παραδοξολόγος
    其实三星半就可以了。10-24
  • 霏昀
    《罗马尼亚》、《审查者报告》、《一个访谈的故事》,读完这些别人的过往,便知我们的现在未来。07-20
  • 浮生若夢
    罗马利亚独裁体制时代下的挣扎02-08
  • 猫语猫寻
    马内阿就是一个资深愤青么,有理有据的愤才是真的愤!04-25
  • 万有引力之后
    第一章十分值得一读,历史何其相似,哪怕是在不同地域的两个国家。第二章若是没看过费里尼还是算了吧。第三章的审查,记不起在何处已经读过类似的,因而并无太大惊喜。12-18
  • K-D-637
    编辑牛逼,批评马内阿,但没有删除他的文字。好策略。11-11
  • 海扬尘
    在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恶魔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国家安全局。11-06
  • 撒旦之舞
    美更多是以个体形式而不是以集体形式存在的。振聋发聩,仿佛能听到大耳刮子抽某d的piapiapia声07-22
  • 路西法尔
    后斯大林时代罗马尼亚极权政体下的众生相,笔力所及的对象包括审查机关、御用文人、文化特务、“保守”分子以及独裁者本人,非常有助于理解所谓“开明专制”下的权力运转逻辑。11-01
  • Amos
    馬內阿並非站在極權主義的對立面對其進行批判,而是清楚意識到他的寫作植根於這種意識形態,敢於正視其仇恨.整部文集討論了幾個問題:政治文學的必要性,獨裁者與藝術家,戈夫曼表演論的深化.此書與奧威爾文集及烏合之眾共同推薦給當前體制下的青年人.12-20
  • repudiator
    从1985年的罗马尼亚到2012年的我家楼下,竟然如此的相似。10-02
  • 影随茵动
    流亡作家的激愤,知识份子的良心,在文学的纯粹与文学的社会感之间摇摆,每个人都力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读的随笔集,里面讲到了小说创作中的密匙,可以在随后的阅读中按图索骥了。05-04
  • 苏宁
    书的结尾是:歌德说过:“如果你想表现自己的价值,首先要赋予这个世界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进行正常的思想活动,为了正常自由地从事任何职业,应该有一些最基本的条件,没有了这些条件,任何创作冲动、任何对价值的接收和尊重都是难以想象的。06-05
  • 葵花籽
    看来都喜欢用小丑隐喻政治。从当时的罗马尼亚让我看到当今天朝的影子,真是出奇的相似。讶异这本书竟然能在中国出版。07-24
  • [已注销]
    能在序言里大大方方承认是阉割版,编辑的内心应该也是蛮挣扎的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