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安得轻举继清尘
    这个时代的悲哀在于一个人连死亡这件事都不能完全属于自己,生前受人欺凌,死后还要被媒体、出版社狠狠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给老百姓机会挤出感动自己的泪花,给意见领袖表现自己的空间,等他们各自得到了今日的廉价满足,这才终于可以长眠在下一日的八卦新闻里,等着利润下一次垂青你的棺木12-20
  • 电话听听
    你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忧伤我好想爱这个世界,但它总是给我那么多挫败。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吗?01-06
  • 三仛
    分两个部分,一篇胡迁创作早期的长篇小说——《小区》,第二部分就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剧本,并携有一小本花絮册。其中前者是“大头”,所以书名有些“挂羊头买狗肉”之嫌,严重点说是“吃人血馒头”。如果只想了解《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电影的前前后后,这书恐怕不能给予读者满足,还不如“百度一下”来得实在和全面。胡迁习惯预设一个污秽黑暗的空间,污水脏臭的小区与破败阴冷的北方小镇,这空间,给予了角色个性的正当性,即易怒、疏离、绝望、悲观、厌世的情绪。多线的叙事结构,制造交织与冲突。主要角色样本化的特质,呈现不同年龄、性别等个体的典型性,广喻出芸芸大众的荒诞又绝望的生命本质。“我好想爱这个世界,但它总是给我那么多挫败。”胡波带着爱,把自己燃烧进电影里,去到更高的地方了。11-29
  • 初登场debut
    天生的敏感,天生的忧郁,天生的文字质感。12-31
  • Ray
    爱是沉默的行径与牺牲。——记于新冠肺炎下的北京01-27
  • 慢大人
    文笔太好了,“司机把我送到动物园门口,他冲我笑了笑,大概终于摆脱了我。就像我喜欢的女人一样,终于摆脱了我。”11-18
  • 欢乐分裂
    “1、没有什么不同,像往常一样,混混沌沌得像开始和结束一样,就差去死了。2、成为异类后会面临两种进化方向:一种是用其他更平庸的地方来填补那些不一样的地方;一种是异类得更彻底些。3、去保护一些人与反抗一些人是同一个道理,都源于自身存在的恐惧感。4、其实所谓童年,就是一个轻易让人感到荡然无存的时期。5、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烂,每天堆在眼前,刚清一块,就有新的堆过来。6、你能去各种地方,可以去,到了就发现没什么不一样啊。但已经过了大半生了。”《小区》孤绝阴郁,众声群像交织的恶与痛,如噩梦,如胶泥,如时间的暗夜。读同名剧本,脑内重温了一遍电影的长镜头,回想起来依然丝毫不差地对接各种细节,无论文字还是影像,他都是一位极具天赋的创作者。03-29
  • 某四
    【2019135】所谓致郁,就是那些理智而清醒地感受到绝望的万钧之力的瞬间,而胡波(或胡迁)的厉害之处恰恰在于对这种力量深入骨髓的体察,以及对这些瞬间的,带着宿命感与血腥味的重现。《小区》,罪案故事的外壳下是封闭聚居的人类群落中一连串看似微小的伤害逐渐发酵成巨大恶意的臭酱缸寓言。《大象席地而坐》,读完剧本更加确信,作为编剧的胡迁,其才能一点不比作为导演的胡波差。别册也好看……如果那些敏感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都能皮实地活下去就好了。不过这是个妄想吧。11-25
  • 潜行者
    大三下学期的影视研究,我研究的题目是《青年意志与虚无主义》,专门看了胡波的几本书,除了他,还结合了加缪的《局外人》,手写了一万多字的读书报告,这真是大学干过很幸福的一件事啊。12-30
  • 天天天天天
    个人觉得小区比大象好看,两个故事都关乎一个封闭的腐烂的环境,前者讲那些大人和孩子和说不出口的性与犯罪,后者讲不同年龄人的生活。一个所有人都可以睡的女疯子,一个尊重他的男人,一个像笑话一样的杀人案。最无畏的少年对犯下的罪恶最一无所知。而只有被定罪男人的儿子知道真相,却什么也不说。人头是不可说的,花是可说的,人头总比花多。02-11
  • 知了
    版费是给胡波的妈妈吗?是的话就去买一本11-15
  • 神秘人
    “人活着啊,是不会好的,会一直痛苦,一直痛苦,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呢,就一直痛苦,以为换了一个地方会好?好个屁,会在新的地方痛苦。明白吗?没人真正明白自己是如何存在的。” 12-04
  • 小说《小区》占了全书体量的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是剧本《大象》,《大象》周边图文又搞了一本附册。让人不禁质疑,这种出版物是对死亡的再度盘剥。胡波的文字是典型的新概念作文水平,有一定的才气,有合格的匠气,每个角色都有作者自身困顿的投射,都很扁平,总之距离优秀还有一段距离。12-18
  • 哑古
    万物皆有裂隙,万事皆有定时。这是最初的,也是最后的告别。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