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张江伟81
    只能是凑合看吧,开头和结尾不错,中间读不下去,特别是跟宗教连在一起的地方。美国作者的语言都有待提高,书中很多地方像是没有好好修改的初稿一样,没读出语言的美感。一本好书并不是一定要越多越好。可以把不成熟的地方删除,整本书的可读性会越好09-08
  • 白鹤先生
    美国著名学者David Brooks将人生比喻成两座高峰。第一座高峰源于超级个人主义的流行,人们不顾一切追求世俗成就,获取金钱、地位和权力,但完全利己的生活不能带来长期心灵的喜悦。科技进步虽然缩短了物理距离,但人却变得越来越孤独,忧郁症病例攀升。与之相对,作者倡导走出超级个人主义,付出更多时间在建立关系和回报社会上;在使命、家庭、信仰和社区建设上付出更多承诺;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给与他人爱、尊重和安全感,将家庭和社区的福祉放在首位。这样一个无私的、放弃极端自我中心,追求付出和平等,充满内心喜悦的目标被称为人生第二座高峰。作者文笔极其优美,“Happiness comes from accomplishments; joy comes from offering gifts”,值得反复诵读!05-25
  • 芮秋
    一本让你思考人生价值的书12-01
  • dodo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05-10
  • 愛雛菊
    “The secret of life, is to have a task, something you devote your entire life to, something you bring everything to, every minute of every da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it must be something you cannot possibly do.”04-27
  • ZZ
    处在中年,正是要翻这第二座大山。07-25
  • Panda
    对超个人主义的反思,对人社会性的宣扬。11-30
  • 一一
    三小时进 没有什么新鲜观点 stating the obvious with no real insights... 利他主义和长久的幸福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两座山之间一定有低谷? 灾难性事件是利他行为和自我变小的必须吗?弃01-17
  • Jimmy47
    万维刚精英日课3解读人在攀爬第二座山的过程中,一边失去自我,一边找到自我01-26
  • Saysthrach
    再也不想看xhs上推荐的书了,一本大杂烩故事全集。我为什么要看专栏作家教我做人…11-04
  • xiaoxingxing
    人生的意义是个人还是团体,在个人成就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追求团体的价值。帮助他人而获得满足感。书的后一半一般般,写的乱七八糟06-04
  • gavin.j
    作为共和党作家,David Brook的写作完全没有侵略性,相反却带有里根时代共和党知识分子的特殊年代气质与温度。本书延续了Brook一贯专注的自省与对人生鞭辟入里的探究。他与读者探讨人在社会生活里的道德价值,个体生活的意义,以及卓越性(transcendence)。直接引用如此之多,以至于每隔数个段落,读者都有可能遇见Kierkegaard,托尔斯泰,Carl Jung或者Victor Frankel的精彩洞见。06-27
  • Victor
    Bobos in paradise lost05-11
  • Nuo.V
    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是关于自我的,你希望自己越来越成功、越来越厉害;第二座山却是关于别人的,是关于“失去自我”的,你为了别人或者为了某个使命,而宁可失去自我。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