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我该走了吗
举报
书名
我该走了吗
作者
李翊云
格式
EPUB,AZW3,MOBI
ISBN书号
9787532793464
出版年
2023-11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数
394
定价
79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布立吞
在群岛帮忙审的第二本稿子。李翊云在卫报的采访中说:Uncharitably one writes in order to stop oneself from feeling too much; uncharitably one writes to become closer to that feeling self. 越读到结尾越清晰:那个钻石般无坚不摧、驶过生命激流而看似毫发无损的自我,每天醒来都要拼接碎片,拂拭斑驳。“我该走了吗?”是我们能说出的最勇敢的那句话。
12-05
野马般的思路
絮絮叨叨的,女人除了恋爱,结婚,生孩子,就没别的事了么?怎么活到八九十还在想垃圾男人?!
01-12
OrlandO
“男人不明白,一切故事,到头来,是女人的故事”,作者貌似是在通过一个四处留情的男人啰嗦自恋的日记写几个女人的故事,但归根结底是一个自鸣得意的女人以一个男人作为自己最高梦想的性缘故事。怀念女儿,也不过是怀念她作为这个男人的女儿所代表的他的一部分,从她身上只能看到她从他那里“继承”的或没有“继承”的东西。除了几个比喻写得不错,故事和价值观跟养老院里的莉利亚一样衰败老朽。
01-04
pikapika
lly冷酷冷漠自我 ,像生活里遇过的那种表面好接触,实则尖刻恐怖的人。故事有种冷眼旁观的感觉,湿冷冗长,我不喜欢
04-12
烂梗
好的作家一定是好的读者。李翊云提到过“生活越是不确定,托尔斯泰的小说就越能带来稳定性和确定性。”在经历过抑郁、丧子、与中文母语割席之后,是威廉·特雷弗、托尔斯泰、曹雪芹、沈从文、茨威格……这些小说家支撑着她,她将文学作为一种生活的救赎,把私人痛苦转换成自愈和愈人的故事叙述方式。这本《我该走了吗》可以作为李翊云投递给华语文学的和解信,小说朴素内敛、情感表达克制,故事也无意放大个人的苦痛和创伤,对待死亡、遗忘、回忆等主题更加坦然随性,她对自己笔下人物的温柔和同情心,使我们相信这些故事完全值得关心和共情,是一个“温柔的叙述者”。(btw, 看到最后的致谢名单,发现李翊云和裘帕·拉希莉原来是好朋友呀!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女性作家!爱了!
12-05
Frkkk
读完睡醒过后,很想看西德尔来讲这个故事。
01-20
曾华
“让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难如登天,但实现爱更容易”整个文本矛盾得很真实
12-13
Utopia
悲从中来,忍受,却悲从中来。
12-20
黑桥
贡献了两个比喻,一个是眼泪大坝的看守者,一个是女人如何可以像男人。事实上,当莉利亚占据故事的中心,喋喋不休地讲述她所知道的故事“另一半”或“全貌”时,她也同时暴露了她的无知和无情。她沉浸在自己所谓的丧女悲伤里,但她并不了解女儿露西,事实上,除了像她的生父罗兰一样难搞之外,我们通读全书仍然对这个女儿一无所知——她的确是一个附属品,也是一个牺牲者。小说的最后,莉利亚以自己是一个坚强的、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女人为自己做了总结,但可悲的是,莉利亚也成了恶劣的环境本身,成为了施加伤害的人。当一个华裔女作家的写作既不华裔,也不女性,我想这可能真的是作家本人的胜利,但对于读者呢?我不知道,我只觉得像是读了另一本写得很不错的男人的书,相当不错,但与我无关。
04-18
别格莫特
阅读体验很新奇,从开头以为的老太太回忆录到有点烂俗的男女爱情故事再到文体另类的日记标注,有平淡的段落但并不会无趣,只是感觉作者时刻处于正襟危坐状态写着,字斟句酌,每写下一笔都在想着更好的金句替代方案,达成了小说里的人物也绷着作者也绷着于是读者也无法松弛下来的……学霸小说风格。
01-10
木南
在這邊經常會看到各種椅子上寫給逝者的悼詞,旁觀者覺得感人,但這個小說揉碎了一切,每一個消逝的生命裡,都有堅硬、冷酷的一面。
03-17
毛绒绒
是对《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反写,一个未曾被载入男人文本的女人,抚育了一个他的孩子,并找来他堂皇的日记,在批注的地方戏谑他的浅薄。到279页渐渐脱力的叙述,最后成了盘旋在生命的飞鸟:你的此刻是否值得?我们尽兴了吗?该走了吗?
02-10
Lila
越长大越对这种围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考感悟打转的文学作品看不进去了,故事么没故事,观察么没观察,你(们)的精神世界真没那么迷人。
04-09
huyouyou
这本书自述是“缭乱的礼赞”,我读到的全是缭杂。打五星的你们所说的文本流畅优美,我没有丝毫感受。#20231223
12-23
都市里的隐者
一部纯讲男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反鸡汤式废话小说,情节薄弱而见解刻意,只会抖机灵的浅薄角色透露着作者自己的浅薄和刻薄,以及无法面对儿子自杀的虚伪和怯懦。结果这又是一个在大学里教别人写作的“作家”——拜托你自己先学会写小说好吗?前三分之一极度俗套且无聊,后面评论男主的日记才稍微有点意思,但日记里外的角色依旧虚伪、装逼且无聊。毕竟角色会受限于作者自己的眼界,不能要求太高。各路媒体永远都是无脑吹,无论残雪还是这位,真让我好好见识了美国文坛的审美。
03-21
doloresdei
17万字而已,竟然读了这么久,实在是痛苦不堪。尽管大概率是风格使然,我还是要说这些比喻,这些修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简直是过度生长的树枝,让原本就有些散漫的内核变得更嘈杂。
01-08
邓安庆
不是一趟轻松的阅读之旅,需要读者给予耐心,就像是潜入深水,需要专注力的重量,让自己一点点沉到小说中那个叫莉利亚的世界去,再借由她去到那个罗兰与露西尔的世界去。但全书的核却是“女儿露西的自杀”。作为母亲,一辈子都在追索孩子之死的缘由,从孩子父亲那里,也从自己这里。莉利亚的第一任丈夫形容露西死后,“世界太过明亮”,是非常精准而又痛楚的感受表达。
12-20
渡边
第一本李翊云。撑过前1/5在习惯她的腔调后开始沉浸。罗兰的日记让人分神,但好歹跟着莉利娅走到了最后。独特的阅读体验。虽然故事平平,只是两个普通人的双生部合音,平心而论,人物也不讨喜,一个ego略大的虚妄男人,一个面冷心硬的刻薄女人,以及他们之间难以让人共情的连结,两人隔空拉起一张网,在生活这片水域打捞一遍而后起网,“你看,nothing”,不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但不妨碍这网是件可观的艺术品,叙事和情感密度细致均匀,语言和结构结实承重,太多让人眼神停留的“感悟句式”像在海滩你忍不住会捡起来的鹅卵石。的确没在讨好读者,而是直面自我的剖露。如果硬要说有什么“教益”,那大概是会让人想认真检索一遍自己的回忆,反思“我该怎么走”,以及在最后是否想拥有赫蒂那般支开丈夫独自赴死的决心。
12-19
秦南秦
缭杂絮叨,故作高深,又臭又长。这一水的高分好评,过于吊诡,我都怀疑跟ta们看的是不是同一本书。
02-25
吴可奉告
「她十六岁,西德尔,虽然罗兰未透露她的年纪,但老得多」 这翻译是在说人话吗???
12-19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