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Douglas
    虽然我对台湾史的了解仅略高于零基础,但读毕仍能感受到此书的精妙之处,乃至于一种与卜正民《秩序的沦陷》有异曲同工之感。结尾作者阐述自己三十岁放弃优渥的工作,背井离乡,直至四十岁才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对学术之追求不禁令无数35岁未能博士毕业之人动容。01-09
  • Morgenmuffel
    全书最核心的是厘清了“同化于文明”与“同化于民族”,以及两者背后的政治意图和意识形态,强调“同化”过程中台湾人的自主性,但所谓“同化”及这种自主性后续对于台湾人的国族意识的影响似乎只在结语部分做了些论述。12-23
  • zitsunari
    作者早年竟然是正經出過唱片的偶像歌手 20210827-20210903 20190820想读09-03
  • 驩虞
    妙啊,以接受作为抵抗,用同化抹去殖民预设的等差,提供了一条从接受者视角审视同化的思路,同化不仅是暴力,也可以是武器,这种“同”恰恰是common的激进意义所在。12-30
  • 欧阳熊猫
    同化于民族/同化于文明,“民族”被反省,“文明”却没有。03-07
  • Travis1997
    此著作與駒込武的分歧不僅在於史料與視角,更在於史觀。06-16
  • 消蝸
    資料性遠遠高於論述性06-02
  • Metaphysician
    幾乎是體系化了解同化政策的唯一國語資料了。很讚03-15
  • 瞳.
    身处一套完整的同化规训体制中的台湾在当时尚且是“同床异梦”,而今却将殖民遗绪大张旗鼓、借尸还魂了。族群的参差,思想的驳杂,价值中心的分散和不稳定,让主体性一次一次被建构,又被“去中心”。04-12
  • 觅汐
    以接受“同化于文明”抵抗“同化于民族”,强调被殖民者的能动性和对近代文明的渴望。然而包裹在“文明”外衣之下的意识形态,到今天也没被反思。日本是文明的,亲近日本是渴望文明,然后再以“文明者”自居,鄙夷那些不如自己“文明”的。03-19
  • 臺灣蘇維埃萬歲
    『同化於文明』與『同化於民族』的不同,根源於現代主義式的與歷史主義式的民族主義建構的不同。作者提出國民黨與舊日本帝國同樣採取歷史主義式同化政策的觀點,我本人是贊同的。我認為作者暗示了一件事,那就是台灣人對於中國大地上熱烈現代化與左翼運動明顯忽視。以下是我的意見:反共意識形態的形成,舊日本帝國與國民黨的反共白色恐怖當負首責。但是大陸與台灣本來也不乏反對五四以來的激進化者,革命高潮在新中國造成一方面的問題,而反革命在台灣又造成另一問題。仇共恐共而認為日本或國民黨右派成功帶來現代化,這是台灣人的悲哀,窒息於陳腐的舊日本帝國與國民黨右派中間出不來,依然洋洋自得自己有『文明』,鄙視共產革命的功績,沉醉想要建構新國體的妄念。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