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自娱者小五
    竟然没有地图,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里的地图做参考,可惜也很不得法,所以关于地缘的部分读得一塌糊涂。这本书的站在文化视角、写历史,以文化(考古)做佐证,这点很特别。另外以这个体量写完希腊及罗马帝国之前,想来也是很精简的,整本书不太讲求历史细节,反而比较注重历史种种如何延续乃至影响现在,这种写法对读者要求会比较高,各种史料各路英雄都是陈述的工具,信手拈来,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反而只字未提,只提供了很片面的证据,不熟悉的话会容易走神。总之是需要补充阅读的一本书。03-31
  • 薄阳蓝檀
    这个叙史路子看得不得劲,暂给及格分。06-09
  • 自在渍
    从简史听起很轻松,它像一个稍微扩展了的目录,初步构建知识框架,然后多找几本同时期的历史书去读,知识点开始交叉,对这段时期的理解开始立体起来,有了时间的概念,再去博物馆和教堂看看,用实物连接时间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很重要,心里有了时间坐标,方便对比思考02-28
  • vacuity
    两大亮点使这本书在诸多古典欧洲史中独具价值。一是在讲述舞台中心的文明之光(希腊、罗马)之外,不忘细致地照应文明边缘甚至仍处于化外之地的“欧洲”大陆同期的社会发展。二是很多人已经提到的,本书的重点不在于政治与战争,而在于每个历史阶段时人的观念。古典时代的欧洲人已经继承了千百年的历史,他们和任何时代的人类一样,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明历史,化历史记忆为己用。另外,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概述历史线索的能力其实相当高超,只是因为这部分文字总是藏在每章的中间,所以给欧洲史新手一种“没有基础别来读”的感觉。最后一章“罗马帝国晚期”非常大胆地只选了一个主题——基督教的兴起,此章几乎不再有“某城又冒充特洛伊的后裔所建”的佚事,而且动辄写到罗马灭亡以后的历史,不如另起一本书名为《基督教欧洲的诞生》好了~12-14
  • 思想的苇草
    以考古资料在串写古典史,有点简单了06-14
  • Kly
    意犹未尽!本书精妙的展现出了“层累地”形成的西方古典时代。古典时代的古典复兴与沉淀这条主线写的最好。作者在勾勒出了古典时代轮廓,然其中的历史细节反而愈加模糊。恰如迦太基的兴衰,这仅仅使用“二重印证”是无法得到肯定的答案的。诚然,这也是历史研究经久不衰的源动力。本书对于西方古典时代,与其说是总结,不如说是不错的导论。P.S.吐槽1.图文结合较差;2.个别字词、数字印刷错误;3.我还以为作者是美国人!天佑美利坚?05-23
  • O.Kerman
    毕竟史实罗列、叙事润色和崇古滥觞几乎已成为通史标配,这段通史要怎么写得不落窠臼也是不容易,但至少本书提供了两个有意思的点,一是从考古着手,遗物遗迹带来不少新的联想和猜测,推翻以往共识。二是诸文明是如何借助(篡改)神话、文化、语言等来构筑自我认同的。因为意趣旨向的不同,史料贫瘠的前古典时期反而更有发挥余地更有趣,过于熟悉的史实罗列便如同嚼蜡。延伸阅读对于我等业余爱好者很有帮助~06-09
  • 张唐
    没地图,语句读起来也不是那么令人舒畅。08-23
  • 横丫肠
    作者缺乏宏观统筹归纳能力。枯燥乏味,只是直接罗列史料,像论文一样干巴巴;轻重不分,这不是考古书,谁想看遗迹挖掘和规格啊。两章弃。07-17
  • danyboy
    与我以前读过的欧洲古代史、西方古代史以及相关的古希腊古罗马历史都不太一样,较少聚焦政治发展过程,不落讲故事的窠臼,但坦言之不算好读,有些难度。第一册是呈现古典欧洲的诞生,如何叙述这种古典性呢?一是考古,二是进入到古人的认知,探讨古人如何面对神话、东方、罗马与基督教。篇幅并不长,内容很厚重,熟悉各类简史或通俗历史的读者,可能会反受其累,积累的故事、知识还不如深谙古希腊神话、文学、诗歌以及人类学、考古学有用。所以,我猜测这本书并不会很讨喜。10-01
  • 普通朋友
    为这本书标注打分,我是汗颜的(但挂着“在读”更碍眼是不是?)。国内引进了不少世界史和欧洲史著作和丛书,论作者阵容,这套企鹅欧洲史很可能是最棒的(虽不知所以然,几位作者的学术地位还是知道的)。我的英文版尚滞留海外无家可归,只有先翻翻中文版。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中信的装帧一如既往地诱人。09-20
  • 书海泛舟
    详略不均,没有地图(其实英文版地图也比较简略,百度图片可以cover住这个缺点),基本上是基于考古成果和可信文本写成的书,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作者不愧是研究希腊罗马文化史大家,本书的主题,其实是“古典时代各个民族、强权对自身历史的记忆/重构”。政治史、军事争霸几乎一带而过,罗马史尤为简略。无论什么主题,说着说着就滑向宗教、文化,读到后面几章已经腻了。总之,本书适合对古希腊罗马史较为熟悉的读者,干货很足,可以填补一大块知识点。但是作为cover整个古典时期的书,本书远远没有达到标准。另外,翻译扣分,有小毛病如 巡抚/庞培大帝/被神化的XXX 等表述,大错误如【拉丁姆地区的主要国家迦太基】,P298引用塔西佗《阿古利可拉》里面的内容, same heights。07-16
  • 无忌
    时间跨度太大,很多属于概述,要深度也许适合阅读“希腊的遗产”、“罗马的遗产”或者人物传记等专题,书中的古今对比研究还是挺亮眼的。06-08
  • 中世与近世之间
    非一般通史体系的面面俱到,作者聚焦于一向被视为欧洲文明起源的古希腊与古罗马两大文明,利用大量的考古资料与神话传说进行了对比批判,作者在拆解荷马史诗的层累现象比较有意思,而且在讨论神话的准确性时用语十分谨慎,并没有因考古证明而冒下判断,此点值得国内学者学习。当然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作者所说的探讨古典古代对于过去的记忆,寻找许多经典叙事塑造的背景,而且作者在正文书插入了许多今昔对比的片段,如黑色雅典娜、雅典卫城的重建、纳粹对斯巴达意识形态的利用、马其顿问题的产生、马基雅维利及墨索里尼对罗马资源的利用等,可以看出历史记忆在欧洲不同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09-15
  • 頤眞
    没有地图没有地图没有地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开读前觉得这本企鹅欧洲史中最难写的一卷,没想到崩成这样大概是我期待值太高了...前面大半的内容过于依赖考古研究,但书中列举的考古结果不足以支撑作者的观点...(倒是期待年内三卷本《黑色雅典娜》的上市)且对历史事件的描写非常简单,大部分重要事件仅用了半页甚至更少的篇幅...不知道是作者有意为还是别的原因....全书特殊的地方是引用了大量文书(历史 诗歌 小说 戏剧 神学/荷马史诗 圣经 神谱 维吉尔等作品)来支持作者观点,冷知识(野史)倒是学了不少...06-20
  • ULYSSES
    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对自己历史的了解。这本很重视记忆和历史建构的主题,从书名可以看出来,讲的是欧洲这个观念最初形塑的过程,这也呼应了当前欧洲的身份焦虑。很大篇幅都在讲古典欧洲之前的事,开篇就是考古,线形文字B、宫殿文明,这些是古典先民记忆和历史的起点,也是后来层层叠叠历史建构的原点。利用历史、美化(或丑化或抹去)过往、定义身份,这样的事古希腊罗马人做过,我们也在做。在讲他们如何对待历史的时候,作者会穿插进一些小栏目,讲现代人怎么利用古典欧洲的历史,比如《黑色雅典娜》,墨索里尼与罗马精神,马其顿国名争议,等等。不像企鹅欧洲史后面几卷用八九百页的篇幅讲一两百年的事,这卷只用四百多页讲了两千多年的事。讲的是距现在最远的一段历史,呼应的是最当下的问题。06-08
  • Biomass
    并不是入门读物,作者其实预设读者对古典时代历史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很多大的叙事就一笔带过了。书中的核心是古代世界对历史记忆的发明和重塑与“当下”之间的互动。12-02
  • 文若
    本书在写作上希腊时代大段篇幅介绍了考古成果来分析历史与传说。罗马时代较多注意力则在基督教与帝国体制,帝国不同于之前强盛的波斯、马其顿,罗马文化把治下的世界全部改变了,拉丁语及其子语言是帝国流传至今的遗产。基督教也依托于帝国广袤的疆土开启了下一个时代,奥古斯丁认为罗马作为人类机构可以被其他国家取代,言下之意神权远远高于皇权,在接下来的一千年,事实也是如此。由于侧重点是文明的进化和文化的传播与统一,所以在政治军事上没有完全按编年体的形式叙事。看书就像玩文明一样爽快,只不过断代史竟然没地图这种事完全无法理解,扣一星。06-13
  • 新思文化
    地图方面,之前因为版权和出版进度的考虑,所以没有保留,以后一定改进。本书不但像其他几卷一样有彩插,而且是现在已出企鹅欧洲史里唯一在内文里有插图的一本,包括宫殿平面图,宫殿复原图,泥板,浮雕图案,等等,这样在讲到久远年代的事时,读者就可以有比较直观的感受,从这里也能看出两位作者的用心。企鹅欧洲史写作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学术品质与大众阅读并重,兼顾学术的严谨反思和大众读者的趣味,将学界积累的成果亲切地传达出来。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要理解古典欧洲先民的世界,就要从他们的记忆、他们对历史记忆的利用入手。因为驱动古典世界向前发展的,不是我们对他们历史的了解,而是先民们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这一新史学中常见的角度,将四千年前的世界和当下的关切联系在一起。06-14
  • Kyle
    中文版里没有地图,读起来非常不方便。对照了一下英文原版,里面的34张地图在中文版里都被删减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