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恶鸟
    虽然是汇编,但还是好文章多12-11
  • Aphra
    期待重印。《读诗的艺术》里H布鲁姆依然独断而有力,所幸诗歌的篇幅短能让H布鲁姆为我们抄一遍,不至于陷入读《西方正典》时,突然看他佬讲起一本大作家的少有人读的作品的细节时的不知所措;库切反驳布罗茨基诗论的叔本华式形而上学上层结构是成立的,问题是我读《小于一》的时候根本就没注意这个;伊格尔顿似乎和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里反文学本体的态度有了变化;德勒兹的两篇文章就“不行,这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jpg”,讲卡罗尔的实在太短,让我觉得还是去看那本《the annoted Alice》比较好,讲惠特曼那到仿佛有不少洞见;最后一篇《希腊人和我们》收得也好,如果有一天我的趣味从“虚无荒诞”的现代主义转向健全的古希腊,应该会重读一遍(另外就引用《蒂迈欧篇》来证明古典和现代之间的隔阂这个好像见过很多次了?)04-05
  • 诗歌评论如果写的干净也可以独立成文本去读,可这本书信息量还是太大了,王敖的水平第一篇序言就略知一二了,别说原著了。今年你们不让我读不懂的仇,过几年会还的。02-25
  • 劈头士》睁木
    已购。阅读诗歌批评时我还是欠缺足够的耐心与体悟,这本开头几篇让我挺不耐烦的,但之后越来越喜欢。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很喜欢拉金的诗,还有马克·斯特兰德写的诗歌评论好有趣!今年好像有斯特兰德的诗集面世,去了解一下~~01-04
  • Mthen.
    第一篇就炸裂 哈罗德布鲁姆太棒了 如果用拉丁语源的思路去解读莎士比亚 译出来肯定又是一番风景啊 真的好棒 莎翁的诗剧全都有了更深的意义 后悔没早看这书 太棒了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03-28
  • 阿闲闲
    有意义的是方法上的借鉴。内容和主题于我仍是陌生的。09-15
  • 掌柜无银
    《翻译》好极了。其他几篇也有趣。读这本书本身就和读诗一样09-26
  • Grit
    有三分之一的文章完全没看懂三分之一的文章一知半解,但光是剩下的读懂的三分之一就让我获益良多。12-15
  • 柚野晴空
    读诗前先准备好智力. 不要因为诗歌有难度就谴责她.01-22
  • 林小熏
    伟大的诗人是在精神的园林中培育独一无二花朵的园丁。一个人一生不读诗当然也可以,但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01-05
  • 第五象限
    人们更希望从诗中求得情感的慰藉,而不是知觉的惊异,而这却是波德莱尔以来的现代诗最主要的美学原则之一10-12
  • 彼得潘耶夫斯基
    在这种分析下,突然感觉中国现当代诗歌真的仍处于婴儿期。11-03
  • 甜枪枪
    没有太多原因,只是不喜欢里面的行文方式,并且,通过这本书,我既不能知道什么是诗,也无法领略其中的艺术,唯一喜欢的是它的封面,至于內容,无非一帮知识分子抢夺话语权罢了。总之一句话,看不懂,不是我的菜02-08
  • 比多
    这本书对我而言如此乏味。只有第77页能读。其他也就是拉金和马克.斯特兰德本身是有趣的。去他妈的英语世界!去他妈的英语世界里的诗歌!11-19
  • 看不见的城市
    无需赘言,爱诗或意欲读诗的人都应该好好上读三五遍的书,王敖老师的翻译非常好,文论中涉及的诗歌片段尤其翻译的细腻流畅,唯一的瑕疵是译文中的“的”用得着实有些太多了。。。10-05
  • 苇间疯
    好书,功德无量。①篇一,Harold_Bloom为自己编撰的大型诗歌选集"The Best Poem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此书卓越亚马逊有售)所作的专文。段落三中“诗歌力量的定义之一:它把思想和记忆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部分基于其著作《影响的焦虑》中的经典阐释。文学记忆以及“诗性相认”呈链状,如莎士比亚在《理查三世》中“给我那面镜子/我要用它阅读自己/还没有更深的皱纹吗/悲伤无数次地打击我这张脸/难道还没有留下更深的伤痕……请注意/沉默的国王/这场游戏的教训/悲伤那么快就毁了我这张脸”的语段,在文中被认为是对马洛《爱德华》二世中“这就是那张发动了千艘战船/烧毁伊利昂无数高塔的脸吗”篇章的“不知不觉的回忆”。如此,我们可以把W.S.默温兼具模糊与深邃特征的“不必09-15
  • 安提戈涅
    动辄就以欧美学界讲究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进行自我贬抑,已经是不够用了。《读诗的艺术》展现出的,不仅是精细的文本细读,还有审美想象力与个人的生命力体验(当然,此书中大部分作者既是读诗人,也是写诗人,肉身体验是必然环节)。所有理论,不是浮云也是浮萍,只有在阅读、聆听、对答、辩论的那一刻,人与诗心心相印。(PS马克斯特兰德和德勒兹的评论尤为有趣)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