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日暮乾清门
举报
书名
日暮乾清门
作者
李文杰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208164468
出版年
2020-6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
272
定价
58
装帧
精装
标签
中国史
豆瓣评论
Biberius
之前在书店摸到过,小开本讨喜,内容也很吸引人,翻了几页就有兴致继续读下去,不论是兴论还是行文都对普通读者非常友好。尤其有意思的是这部书的结构安排,从乾清门到巴黎和会现场,从内政到外交,转圜似乎不落痕迹;作者通过人事牵扯出一张编织细密的网络,将这一个个主题纳入其中。从各文小标题——原始史料中的寥寥数语,也可以看出作者长于提炼。后半部分论及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史课上已是耳熟能详,但汪大燮的窘迫对外交官待遇的改善,陆徵祥拒签背后的心路历程,如此等等,皆所未闻,读来直觉精彩。
12-11
独孤明
勘误一则:《“阅后即付丙”—军机章京的秘密通信》一文载“……总理衙门与外国公使达成西礼觐见的共识。1874年7月,同治帝在西苑紫光阁接见外国使节”云云(第92页)。按,根据前后文及次页插图判断,此处所指应为外使(日、俄、美、英、法、荷六国公使)首次以西礼(立礼)觐见中国皇帝,时在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日(1873年6月29日),如此则所系时间有误。
08-16
晓林子悦
文笔简洁,有料,资讯有意思,比如,使馆的经济账。以及垂帘听政、戊戌变法等史事的诸多细节。说到晚清腐败,提及广东盛行“闱博”,拿科举作赌注,真想的出花头,而清廷为了募捐,竟然也容许这种引致造假、动摇国本的事情。
08-12
韧勉
作者不仅是茅海建的高徒,而且其视野与笔力均与之比肩,这本历史杂文集以介绍清末军机处的办公生活与清末外交掌故为主,其历史杂文的写作水平客观工整,亦如国内八零后学人的功力天花板,望其项背,让人心悦诚服!
03-23
Tradition
可以,尤其分析道光,西太后,光绪,咸丰不同的召对大臣对话记录非常有意思。道光有心机拉拢之术然治政保守,光绪新学知识不错,咸丰文问题没条理针对性。太后最厉害,既对中兴大臣极尊重拉拢拉感情又在对话中不断探信息有时候故意显示自己错误和困境博得同情,真好演员也
11-24
cialee
由严肃论文改写。中枢政务处理流程之演进,季世职官迁转之失序,专业外交在夹缝中进退失据。
07-25
Mantus
毕竟是通俗读物,若干篇目难免有意犹未尽之感,但信息量和问题意识极佳,堪为轻学术作品之典范。
10-26
夜
四星半。文笔流畅、逻辑完整、细节丰富、专业性强的通识读物。作者对一般人对清末人物、事件的一些误解,做了耐心的反正,娓娓道来,很nice。真是太太太难得了。看好作者前景。看本书,更让自己反省,很多听过见过的书,没能好好看过,如张集馨书等;有一些书没留意,如《历史文献》不定期刊登的朱修伯往来书信;还有一些书细节丰富,展开面可以很广,如汪康年师友信札。作者对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外交档案、北大图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台北中研院近史所藏《外交档案》等很熟悉,对清末名人文集也信手拈来,真好啊。期待作者新作一部部出版出来。
11-30
豆友1375764
史实与史识俱佳的普及作品。
08-08
枕流
这本书在这类读物里很特出,主要是结构上。先用长文解说晚清的制度框架,然后贴着框架讲故事。读来收获的系统性不是一般的历史随笔可比。有的东西确有新见(比如逊位诏书署名问题),但有时也求之过深(祺祥政变中叔嫂恐怕赢的也没那么理所当然)。总体来说值得一看。
09-01
采药
平心静气处理近代史料是件难事,作者从细处着眼,朴实清通,文风更近于杨国强。
08-03
饭团
可作为晚清外交制度史的入门书,并能据此书,索引李老师发表的十数篇论文。
07-29
中世与近世之间
文章很精致,前半部分关系晚清决策机制的运行过程(朝会、召见、军机处、总理衙门、朱批上谕、职官迁转途径),作者用了很通俗生动的写法,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有关辛酉政变,作者也从制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八大臣逾越了清代权力的界限。另外在作者有心得的地方就是对于晚清外交的论述,大清朝的腐败可见一斑,身为公使更多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与其是否具有开放文明的眼光并无关系,真是“腐败透顶了”。作者对康有为持批判态度,其指出康有为所谓设议院其实并无权力制衡思想,只停留在权力斗争层面,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日后很多所谓先进西方的思想都要被那啥化。皇族内阁的产生,作者认为是丙午官制的延续,出于满族亲贵的自保而已。关于清帝退位诏书署名者的请假现象,其实也不过体现了传统士大夫那种伦理情节的纠结心态。
11-16
风正一
通俗读物,李文杰的晚清政治史研究路子正
06-06
Northern
前几篇讨论晚清的信息传递与国家治理,可谓“活”的制度史研究在近代史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中间叙述随着由捐纳、军功保举等途径授官升迁的人数增加而人数趋于饱和的中下层官员,是为何、怎样谋求“王佐”(军机、总署章京)、“鬼使”(驻外使馆外交官)的职位以图向上攀升的前因后果、过程环节与政府机制在这当中所起的作用。《谈退位诏书的署名》一篇则从退位诏书中国务大臣的署名里一窥世变中的官僚心态,观测不同人物的抉择与出处,读来尤为有趣。晚清政治史研究算是人才辈出,研究张佩纶的姜鸣,研究戊戌史事的马忠文,研究庚子史事的戴海斌,还有茅海建的几位弟子(作者本人名列其中),再加上李细珠等人的研究,未来应当会有长足的进步。但民国政治史的研究比起来似乎还是有待加强(尤其是民初北洋这一段,也是罗志田、杨天宏提到过的问题)。
07-23
千无千
作者在序言里的反思的问题,完全切中了自己当年为何没有选择读博,而是走到更加务实的一线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期刊文章完全偏执于提出元理论,用完全哲学性的话来表达,最终在看似完美的理论建构下,失去了对国际关系现实问题关切。这种理论对实务的“鄙视链”也让一些研究的表达更缺少了“人话”,也如作者所言让文章仅仅停留着知网的下载目录之中。回到书本身,完全做到历史和通俗的平衡,对于清朝文书流转、机构演变、层级汇报、文件署名等问题做详实历史考察,最大感受是中国政治制度从未有过“断裂”,如今体制内的上下层之间汇报的人情世故、文件批阅语言的门道讲究、非正式机制的机构化、署名的前后顺序,都是更其相似,只不过那文件开头的批阅变成一个圈罢了。
08-17
阅湖
此书所辑虽都是“通俗但又不失论据”的小文章,但所谈却在在为政治史中的大问题:政治系统的信息流转,外交部门的专业程度,不一而足。更可贵者,作者行文毫无制度史常见的枯燥之弊,反而多能透过制度体悟背后人情(如“相如白璧完能否”一篇)。真不愧茅门高足。
07-23
BBpanda
对之前那本外交官的专著就印象深刻,也写过评论。深入浅出,专业兼顾可读性。
08-12
竹圃
昨日入手。作者将自己数年来晚清制度与人事的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语言呈现,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尽管通俗,但内容扎实,心得颇多,相信专业人士和晚清政治史的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从中获益不少。
07-02
百器徒然
身为茅海建的弟子,李文杰继承了其师朴实易读的文风,整本《日暮乾清门》涉及到晚清人与事。首先是制度流变下的人,勤政的皇帝、军机处与总理衙门、驻外公使,制度不断演变,个体不断适应,潮流之变,非个人所能抗衡。其次是新材料下的人物新面孔,无奈的醇亲王、欺世盗名的康有为、背负骂名的陆徴祥,言而有据,新见迭出。可以从中管窥历史的复杂与多样。还有就是大历史的边角料。总理衙门的考卷、美国宪法的中译本、清帝退位诏书上的署名,这些等闲间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李文杰的挖掘之下,都变成了能折射大时代的小水滴。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比不上背后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分析角度,“资讯不完整,则判断无意义;判断不依专业,则结论无价值。对于历史研究而言,资讯就是史料;史料搜集与解读不到位,好的想法或许就只是一个想法”,深以为然。
10-10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