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atrix
    鸦片问题,讨论比较少10-07
  • 梁咩咩
    看到还剩最后几页就顺便带到食堂,边等着我的鸭血粉丝边看,这个点人不多,小哥也差不多忙好了,就凑上前来同我说话,“啊,快看完了”,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抬起头他正在笑,“嗯,是的”,他还继续问,“看的什么书”,我应付性地翻到封面也没来得及让他看清,“啊,历史书,历史书”11-12
  • 社会正义武士
    还不错。但是前半本的那种「作为权力的载体,被权力所凝视的身体」的主题在后半本很难找到,只能看到一个个已经形成了的垂直的权力。01-16
  • 一只大鱼
    耻于身体,教养国民,沦为党争。新生活运动是革命精英群体通过党国体制,自上而下确立其政治正统性的运动,知识分子、政治精英等呼声很高,却没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成为一种戏剧化和空洞化的运动,但战争中的家庭、育儿、伤兵问题除外。整体风格有一些琐碎~08-29
  • ·
    开篇逸闻劲爆,诱人胃口,继而中规中矩,史料翔实,后篇视域有趣但未免离题。材料尚称丰富,理论乏善可陈。学科背景导致身体研究传统对接不良。11-25
  • 菲利普
    思路清晰,提供了很多新生活运动的细节,很好读,没什么深度。08-27
  • 糖罐子
    米尔斯有云:“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它们”,那么身体一定是最好的连接点。09-19
  • 歹势可乐
    本以为会是又一本生拌史料沙拉,但“为何蒋会在内忧外患之际搞这么个鸡毛蒜皮的运动”的问题意识倒是一直很明确,可惜以“教养身体”为主线的论述并不能完全支撑起回答,越到后面几章就越泄气。末章把新生活运动和除四害、五讲四美和京奥讲文明的政令运动作了勾连,总感觉作者有一肚子话想说但成文时又克制得可怕……05-28
  • 巴士底的猫
    关于新生活运动的严肃的研究著作,详尽列出新生活运动很多方面的数据和素材,却对该运动大致沿革的逻辑框架缺乏梳理,感觉像是专题论文集。末章匆忙的结论与前几章只有模模糊糊的联系,似是未讨论尽兴的提要。通过新生活运动可以一窥政治框架下的社会运动是如何发挥效用和能带来何种效果,可举一反三。09-22
  • Latreia.Histor
    蒋介石意图通过新生活运动建立“法西斯元首权威”,首先让蒋系各派“争宠”,接着逼迫非蒋派系“表忠心”,最后达到将权力伸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建立对整个社会的全面控制。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留待后续者完成对社会的全面控制。本书详细介绍展现新生活运动的各个方面,但是终章的结论过于浅薄。虽然能连接起新生活运动与“爱国卫生运动、五讲四美的联系,但只在国家近代化这个角度考察这类运动,流于表面的意识形态话术。01-10
  • 马上到站
    一开始读着还觉得有趣,后来就渐渐无聊。中国如何搞西方定义下的近代化这种题目,研究已经非常精细,比如这本讨论“身体”“礼仪”“教养”近代化。渐渐地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可以是“近代化”的对象。01-04
  • 安提戈涅
    前半部分明显好于后半部分,甚至连前篇各章的题目都更耐人寻味。第一次接触对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社会学式解读,提到的几个点都很有趣,在大的现代性历史进程中,西方的(当然是指二传手的西方,因为蒋介石的直接学习目标是日本,而日本又是从德国学习的)的身体美学和公共意识如何塑形了近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从前阙如的精神管理与身体管理又如何介入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打着儒家名号搞西方事业,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儒教常见的命运了。进一步的探讨也富有启发,在推进新生活运动的过程里,蒋介石又是如何在政治上运筹帷幄,利用CC派和黄埔派系打击政敌,新生活运动变成了一个观察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窗口,如石蕊试纸一般试出了各方立场。但下篇就写得差强人意,上篇里细腻的分析变成了主题式的概览,尚有一些具体历史细节的还原值得称道。07-20
  • 原应叹息
    教养身体不但是政治,更是教养。作者对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态度颇为不屑,这大概也是能在大陆出版的原因。事实上这样的教养有没有意义,看看现在的对岸就知道了。09-27
  • 殷顽民
    30年代日本与民国的相望,心中有着同样的困惑,到底哪个政权才是法西斯(XD09-14
  • fateface
    用“教养身体”来概括新生活运动是不够的,却是以往受到忽略的维度。前一半讲新运本身其实没多大意思,因为新运本身就没多大意思,后面的变奏倒有些好玩,尤其是如何招待美军的那章。新运研究的好玩都在变奏里。09-23
  • YOUTOPIA
    新生活运动已有诸多研究,深町英夫先生从身体史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运动进行了新的阐释,并从思想渊源、政治运作、影响因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一改造国民身体的运动直至当前仍未结束,作者也修正了黄金麟先生对于近代身体控制的认识,认为那种福柯式的规训更多停留在了理论层面。09-01
  • 维舟
    不如说是“借由新生活运动以窥近代中国政治运动”,其解读确有一些新发现,但可能是作者不愿说过头话,感觉有时解读略为表象,恪守从史料得出的现象归纳,而缺少理论的演绎,从中本可看出更深刻的一些政治运作机制和社会特质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