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忍不住...感觉作者只是一味地显摆自己记者出身,随便写写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和不少音乐人私交很好。然后呢?拥有的都是侥幸 失去的都是人生 单曲循环还能把副歌歌词记错?01-23
  • tata
    回顾的是中国当代民谣发展,然而三个阶段的分类是是从90年代开始,到互联网时代的新民谣为止(陈鸿宇、程璧这类是否能称为民谣还是个疑问),我们那么多民族音乐,地方音乐,方言歌曲等完全消失。像美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人家提到民谣,基本都会和布鲁斯、福音、乡村等传统挂钩,甚至会追溯到更久远的英国、爱尔兰民谣的影响。我是觉得历史和传统可是书写民谣音乐时很重要的内容。可能就像部分评论所说的那样,这本书只是一本个人记录(书中确实也有很多作者个人经历的描述),作者和提到的音乐人都很熟,起码这份记录是真诚的,特别是野孩子和张玮玮的部分,非常详尽。11-17
  • 麦苇
    无论怎么沉浸,获得的还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体验。作者在靠经验来积累了一些一手素材,截取歌手们的生活以及制作的片段,拼成一桌平淡的大杂烩,偶尔夹带私货说些自己青春遗绪,没有多么深的见解,适合杂食动物。11-08
  • 十万嬉皮
    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无病呻吟。这段时间看的这两本中国独立音乐的书真是够了,以后不会上当了,浪费钱还占地方的东西。11-11
  • 云雀在巴黎
    这是一本关于民谣的说明书,同时也是关于郭小寒个体生命的民谣。10-11
  • bird
    古早的、地域的、新生的、太平洋的,恨不得一网打捞所有民谣者的歌迷,对比叶三那样的特稿文,郭小寒蜻蜓点水,像她的回忆一样,读完令读者印象模糊,一个个朋友的小传,去听他们的民谣吧。10-06
  • 李白白
    虽然叶三这个人很让人讨厌,但同题材里面她写的《我们唱》确实比这本要好一些。郭小寒也是和每个歌手都有很密切接触的业界从业者,但内容总是到不了那个点,蜻蜓点水,我们想看到更多。10-20
  • 森森
    访谈部分太短了,意犹未尽10-12
  • 天涯明月刀
    比较肤浅的过期杂志文选,如厕专用11-19
  • 康斯坦丁
    反复提及自己的“所谓”记者身份,结果让自己更丢人。写作水平真是让人大跌眼镜。11-20
  • 麻瓜斯基
    免费是它的归宿.....11-29
  • 纸背上的痕
    挑了几个喜欢的来看,就是顺口儿讲个人经验,写人物周刊都不合格。11-08
  • 陈西宁
    如果不一直重复自己新闻记者出身的话…10-30
  • 羊皮柚子
    看到是理想国出的,以为品控会不错,结果啪啪打脸啊…啥啊这是,一个自恋文青浮皮潦草且毫无节制的感情喷涌,采访部分就跟闹着玩儿一样,文笔也差,读了三分之二实在坚持不下去,弃了。喜欢民谣就去听他们的音乐吧,没必要受罪看这玩意儿。11-26
  • m89
    读完更讨厌李志了。作者在媒体发表的关于民谣的文字合集,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流于感性和碎片化,与其说是民谣散文,不如说是作者自己的工作总结和内心观照,而且经常读着读着就走到摇滚圈的片场了。11-06
  • mariahanna
    真的很不行 / 音乐圈真的那么缺乏会写作和表达的记者吗?是的。11-29
  • 你们都是坏人
    你以为拿起了一本关于中国当代民谣史的书,结果看完发现是一个大龄“文艺”女青年的矫情日记。这本文笔又差又自我中心的书不由得让人联想作者当不好记者是有原因的。不过作者最后这份工作也算适才适所,让我们感谢作者为民谣事业所做的贡献,并祝作者事业顺利,不要再写书了。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