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执拗的低音
反馈
书名
执拗的低音
作者
王汎森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108046185
出版年
2014-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数
261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地理
豆瓣评论
海阔天空祝沽笙
对“风”一讲最感兴趣,其实王老师说的道理一点也不难懂,如果说“势”是吾江所言“历史的行程”,“风”就是那条看不见的路。其他几讲包括附录两则也都不错。因为是系列演讲的形式,考虑到听众需要,本书重启发思路甚于学理深探。
09-06
57
多抓鱼上终于得见。阅读体验如同书名,像在听一场男低音的音乐会,没觉得有什么惊天的发现,但会让你反复推敲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什么为前提?有何盲点?任何时候都不要想当然。并且辅以谭嗣同、章太炎、王国维、刘咸炘等个案,作为例证。这的确不算革命性的发现,甚至可以说趋于保守,但正因如此它才被忽略被贬抑,不成主流。但再想一步,本来就不是所有人事都要竞争主流的啊。
02-01
随心所欲
如果我早一些读到,也许会激动不已。
05-05
菅原舜水
这次重读感触最多的是王汎森对刘咸炘“风”这个概念的解读。可联系的是蒙文通对“必观其澜”的推崇。刘、蒙皆川人,或许有什么地域学术理念上的联系,我不懂近代学术史,只好猜了。
03-27
历史理性
又想出一个题目:“‘执拗的低音’:一个思想史观念的时空旅行”(反正我是不会去写的。。。。
08-16
大甜甜~~
顶尖史学思想家的讲演录。王汎森的姿态是我所认同的,既有重返古代去对话的追求,也有扎根现代性的清晰头脑。大概还需要一代人才能真的出这样的人物吧。
02-12
大獾
很好,很有启发,然而其实在新意和深度上,都没有超出最好的鲁迅研究,如竹内好的论述。史学家不读文学作品,往往错过了对于一个时代最为集中和透彻的表述,现代文学研究者应该有足够的自信。现在的任务是要把对于其他作家的研究也提升到鲁迅研究的水准,从而最终获得整体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史学界成果的借鉴又是必要的。
07-30
阿墟
演讲毕竟是不太过瘾,但妙谛一以贯之。在我自己,经过写论文的实践之后,体会确实更深一些。
03-18
九乡渔父
第一讲:消耗性转换、有限理性、事件的逻辑、潜流; 第二讲:心力、以太、冲决网罗;第三讲:德罗伊森、道德团体、论政学疏稿、殷周制度论、国史要义、两列对开的火车(*事实不仅是作为认识对象,而是意义关联体中的域化事实)、历史的意义(背棋谱);第四讲:观风察势(胡适:虽有智者,亦逃不出)、方以智圆以神、事目史体、生民风俗(然班、范而后,史识渐亡,作史者重朝政而忽民俗,详事实而略虚风)、无不有风、时风土风(史以综合为事。横之综合为关系,易之所谓感也;纵之综合为变迁,易之所谓时也)(综合关系,即是史识。观察风势,由此而生)、宇宙如网、道家史观说(史家观变道家御变)、古人不私文辞(古人不以文辞相矜私);附录一:齐名(扶弱主义)、伪文明-四惑论、反国家主义;附录二:二义、选取(卢曼)、关联呼应(蒂利希)
01-12
Fitzcarraldo
给《权力的毛细管作用》预预热~
06-13
恪彥
第二篇直接读懵!哎,良久未读清季种种,已如隔山…
11-20
秦慕周
照例摘一句印象最深的话:“一个关心时代的史学家是有可能将他的关怀、时代境遇与史学工作套叠在一起,成为一面三棱镜,映照他所属的时代。”王汎森的这个愿望,不知能否实现了
01-23
文在兹
作者文笔真好,用非常简洁精确的文句,来论说很复杂的道理,却异常流畅,让人在阅读时感不到任何滞碍。
03-20
艾弗砷
第一讲精彩,后面的不太过瘾。所谓重访执拗的低音,是指从残留的文本中,析出被近代极端化思想压制、以致消失的当时的“低音”(低音指当时隐而不显的暗流,其之所以是暗流,是因为古代分工和名目不如现代细化、明确,或因为其是常识,而被古代文本忽略),尽量减少阐释时的消耗性转化,减少误解。否则“非其世,读其书,不知其意味之深长也”。乍听来也不玄乎,但做起来就难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嘛。王汎森把低音比作刘咸炘的“风”。王国维接受的事实与价值二分的观念,让他把做学问与道德信仰两分,他信仰的“道德共同体”成为低音,只能在《殷周制度论》中一见。而《仁学》中,翻译-接受的扭曲是低音,谭嗣同接受翻译文本的不完整信息,在“有限理性”下做推论,而三重扭曲之后的“心力”“破对待”一直影响到20世纪的激进运动和毛
04-04
一只大鱼
“所以要用一切学术的资源来帮助我们。要把西方个案化,也把中国个案化,不是西方普遍化,把中国个案化,也不只是西方个案化,中国普遍化”
03-17
琴酒
四两拨千斤。其实整本都是在“事实的厘清”和“价值的宣扬”二者之间的变奏,在不同学者之间——王国维对开的两列火车,陈寅恪的时代与个人间有分寸的视域的重合,章太炎的激进的保守,他的己所欲勿施于人,中间提到谭嗣同、梁启超、胡适、钱穆几个学者,在学术的人文关怀和“向真理更进一寸有一寸的喜悦”间的位置,点的非常到位。
12-31
愚公
王汎森的文章,一如之前的《系谱》所传达出的那种古今之际的徘徊,这种游移不定,当然既可以视作继承传统史学,又可以逢源于现代史学,但是看完整部书亦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立场和认识,只能说通过研究历史的低音,来传达出自己执拗(别扭)的立场。对于钱先生的传统,与余英时的现代,王汎森似乎是要走一条第三方的道路,似乎得到了很多认可,却又难以复制的暧昧道路。
05-10
安提戈涅
我认为“执拗的低音”与福柯“被压抑的知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也即“一系列被剥夺资格的知识”、“处在被认可的知识和科学的层面之下”的知识,这也是王汎森专门辟出一章写刘咸炘的意义所在,刘的“宇宙之网”史学观正是以风之名来重现传统历史书写观念中之“低音”的,所以第一讲与第四讲彼此呼应。晚近中国的表象是中、西”两列火车的对开“,冲突之下却是更为复杂的相遇图景,一批批学人们处理的问题几乎总是如何在新语境中重新编码旧遗产,编码的过程中立场、逻辑、情感却又都在游移不定。第一讲中重新谈到近乎滥俗的“同情之理解”,但语言与例证的生动,令人折服。对“有限性”的承认甚至追求、对人的尊严近乎“老掉牙”地持守,让我深切感受到这位历史学家的身上的文人主义气质。
03-0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