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马克思:技术思想家
反馈
书名
马克思:技术思想家
作者
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5263835
出版年
2024-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540
定价
118
装帧
平装
豆瓣评论
豆友213879713
正在读。行文清晰,用语准确有力,意义振聋发聩。好感动,终于有人用得体的形式把马克思说明白了。学术论述不是自我缠绕式的话语封闭,而是深入浅出,拯救异化之人。
01-20
灰灰是大王
译者翻译的非常清晰,将法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也进行了罗列和解释。非常感谢译者,能够看到对马克思更科技化的研究著作。
01-18
达斯薇达尼呀
正在读。行文清晰,用语准确有力,意义振聋发聩。好感动,终于有人用得体的形式把马克思说明白了。学术论述不是自我缠绕式的话语封闭,而是深入浅出,拯救异化之人。
12-19
G.W.F.Hegel
结合卢卡奇及其“研究指南”一起看非常好
12-20
Klisis
马克思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砸出裂痕,他反对精神是唯一的、无所不包的实在,谴责后者把自我意识和异化生命的物质现实相混淆,伪善地将现实合理化。在他看来,必须深入实践并打破私有财产和分工的锁链。由于人只遭遇在他能动的历史过程中被发现的自然,作者引申出“自然仅存于人和技术的支配之中”。通过重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说明了技术在异化中出现的未被修复的断裂和以“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及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绝对生产率和改造性实践之上,即建立在技术上才能存在”为核心的问题式结论。在复述马理论时,也提出很多问题,比如人被抽象解读时会被进一步异化、难免体现为二元论的辩证视角、用未解释的概念(实践)解释整个存在,以及在形而上学的和解前提下扬弃异化后艺术和哲学的存废等。英译者导言很清晰,但整体来说这本书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01-30
张信恒
真的很有启发,虽然有小部分点不太认同,但已经非常好了
02-20
Vernalio
翻译习惯读得我好难受Ծ‸Ծ
03-04
diePickelhaube
仅有一点学术史的意义。本书对手稿、技术问题和以海解马这几个主题的讨论没什么当代价值。不管是对文本的解读(太偏重从形态出发理解技术问题)还是对文献的使用(忽略各手稿之间和手稿同摘录之间的关联),没有达到奥尔曼的程度,更别说拉宾了
05-02
皓月
人从出生就发生了异化,异化与克服异化是人之本质实现的必经之路。
04-02
鸿渐
一般,写得太冗长,很多内容没什么必要。建议先看英译者导言。
04-04
勺九
非常哲学化的马克思思想导论,考虑到是60年代成书,对马克思思想在几个社会问题上的延伸阐释在当时应该颇有价值。只是如今每个问题域下的研究都已数不胜数。
05-15
海豹包宝
祭司祭灭先知活尸活生腐志 死魂死死口口尊口
03-28
sturmvögel
和预期有点差距,无论是行星性思想还是关于总体性生成的探讨都显得有些中规中矩。非常好法语/德语/希腊语哲学单词书
04-18
以逆为名
阿克塞洛斯透过两个关键点来理解与反思马克思的哲学:异化和技术学。对于前者,我们毋需多言;而后者,正是他与马克思哲学对话的核心。本书的英译者R.Bruzina在他所写的导言中解释道,“技术学(technology)就是关于技术的思考,而技术(technique)是对存在的生产性改造”,“简言之,技术学就是作为总体的和普遍的技术”。作者认为“整个人类史只不过是异化的历史,不存在先于异化的现实”。人的存在就是通过技术来实现自身,也正因如此,人的存在就注定了人类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关系外在于人:“我们人类创造了一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世界,我们是自己世界中的陌生人”。由此,作者写道,“马克思的所有目的都集中于这一点:废除、消灭和超越”, 超越一切历史与哲学,我们将在这一否定性的运动中看到开放式的未来。
03-23
CrytonSH
依然是从马克思的偶然:异化理论诠释出发,然而对异化理论的诠释依旧在我们这个后阿尔都塞的年代里没有任何洞见
02-18
南极旅行家
其实是为了当海德格续作看的。在「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强调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之维,而在「讨论班」中将后者视作仍囿于主体性哲学中。就此,马克思同尼采一道,成了形而上学的完成/终结。这个论断贯穿并展开于阿克塞洛斯的本书中,并构成了所谓“开放”的基本前提。在阿克塞洛斯看来,马克思在经济,国家,意识形态,哲学等问题上都对既有哲学予以反思,有所推进,甚至做出颠转,却未能突破二元论。问题被凝缩到“异化”上,在阿克塞洛斯看来异化不太像是一个从类本质出发,以复归为结果的封闭运动,相反异化总是不断异化着的,毋宁说异化就是我们面对的基本事实。当我们宣称人的劳动构成了人的本质力量,那种不协调,那种人自身内部的裂痕,那种主体客体二元之间的缝隙,就是所谓的异化。
05-24
基图执剑守捉人
无论是马克思思想的精髓还是局限之处,本书的阐发都堪称精妙
01-3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