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长白天一
    作者曾在《百年清史研究史·经济史卷》感慨大部分研究者终其一生不过是为权威观点做注脚,为避免低水平劳动必须突破既有的研究范式,本书可谓这一宣言的实践。在此前的盛宣怀研究中,不论革命史范式还是现代化范式,都强调其经济活动即参与洋务的一面,此即作者所言“盛宣怀叙事的路径依赖”。作者从史料出发,系统考察了在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背景下,盛的赈务活动及其与洋务的关系,证实本属旧式官僚的盛,正是通过赈务获得了与江南义赈绅商群体的合作,并进一步由于二者的合作带来了洋务企业建设的新局面。从而,盛宣怀、经元善、谢家福以至沈敦和等群体成为近代中国一股新兴的政治和经济力量。“随着新生产力的落实和新兴阶层的兴起,晚清时期还出现了中国社会开始上升的上行线”,代表着“中国从民族沉沦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11-06
  • 在楼上看风景
    洋务求“实”,赈务求“名”,名实之间,纠葛缠绕,造就了宣怀跌宕传奇的一生。04-29
  • 鳳閣舍人
    配合本月凤凰大视野的的盛宣怀纪录片体验极佳11-21
  • 一路看来
    选取洋务与赈务这两条线交织、重合与互动,讲述盛的生平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证翔实,论理充分,关于张之洞与盛关系的评述和论断大有推翻既有看法之风,关于盛在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的人生起伏跌宕甚为有趣,如果说历史洪流滔滔不绝势不可挡,但个人基于个人成长和资产人脉积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亦不可小觑,至于说抄家没收资产在民国时期返还,这时候的盛更多的是为官之心机与在商之底气吧,另外416页第二段中宣统二年(19101)应该是(1910),363页第二段中宣统元年十二月二十日(1910年1月30日)应该是宣统二年,建议在再版中修改为宜!书很不错啊!05-14
  • 这么近,那么远
    “本书则发现,赈务活动为重新理解盛宣怀事业生涯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线索。本书通过系统揭示洋务与赈务之间的交织与互动,既描绘了盛宣怀在晚清四十余年中的奋斗与挣扎,也展现了其无法脱离的特定局势和条件,从而凸显了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耦合性。”也是条专题主线,会挑问题。05-31
  • 尽量不看联欢会
    以为是盛宣怀的传记,读下来发现内容要丰富得多,直面了盛宣怀如何一面以赈务与一部分绅商精英缔结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类似社会-政治精英的义赈团体,一面又以义赈团体为基础开展洋务活动、在洋务派大员之中展开政治活动。两点感想:晚清官本位社会中,国家的具象化身始终是官僚,其外沿只到省级大员及其亲信为止,绅商乃至盛本人至多陪同厕身,无从登堂入室;国家真正需要社会的情境“是也只是”慈善福利事业。05-18
  • 建颜
    个人感觉是近几年来最好的盛宣怀研究,系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晚清史进行“深翻”的产物,在反思以往盛宣怀研究中受到范式影响下的书写惯性、以及对盛宣怀相关史料(特别是盛档赈务史料的系统发掘以及对李鸿章全集等新出史料的系统利用)长期发掘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围绕洋务和赈务两条相互缠绕的“引线”,采用知识图谱式的构建方式,将盛宣怀生命历程中的种种史事进行勾连,以求形成对盛宣怀生活世界的完整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盛宣怀及晚清历史的耦合性,在史料解读和思考方式等方面均有启发11-19
  • 生活与学术
    梳理的很细致,对盛宣怀的赈济事业与洋务事业之间的关系做了有说服力的勾连。视野足够开阔。一点心得,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少的一星是有些部分稍显冗余,瑕不掩瑜11-04
  • 栗子有毒
    突破陈说,从社会角度梳理盛的起落沉浮,颇有感触。1 既然晚清人物能从赈济入手进行诠释,晚明为什么不可以,晚明各位大佬难道没有参与其事吗?吴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 像丁戊奇荒这种灾害,既能证明农业社会之脆弱,也能看到三百年后社会的承受力还是有一些进步,但是可见拆国百姓之惨,山西如此情况给左宗棠的军饷一文都不能少。左在晚年吹牛逼的时候也应该想想自己的成功是在什么基础上的,左的功业,历史的书写应该提到这些百姓的代价。3 拆国史料向来价值很低,不关注这个国家最广大的人民,政治笼罩一切,所以兴盛并不足喜,一时黑白也不必辩,应增强自己,努力保全自己。10-23
  • 时间与玫瑰
    朱浒老师的最新研究,此前去南开回来的火车上听他聊过,花了大功夫,推翻了不少陈说,一切都建立在史料细读基础上,新旧史料的结合与拼接,是最有可能见效的。突破了费维恺、夏东元两个老先生的研究,可谓近年的力作,一些反思跟我的思考类似,晚清史值得深描的对象还有很多。11-28
  • 痴人说梦
    盛宣怀背后的赈务同人。11-20
  • Alec
    问题的提出引人入胜;两“务”在前期的关联性更强,也写得更好01-01
  • 烟斗客甲
    1916年4月26日盛宣怀弥留之际宣布财产一半捐给慈善,儿子盛恩颐编撰的《行述》(1919年)例数晚清入仕40多年实业外最重视赈灾;《行述》中政务活动第一,洋务实业第二,赈灾第三,字数相差不大,他生前编撰的《愚斋存稿》里赈灾内容不少;本书作者朱浒从2001年就研究上图盛档,数年追踪已经了然于胸,本来研究晚清义赈发现绕不开盛宣怀,本书研究不是拼盘大可放心,采用知识图谱结构,从关系角度去分析问题,不做历史评价,也不是评传,要解答盛宣怀何以成为盛宣怀的历史逻辑问题,社会变迁导致他站在潮头的原因;1871年赈灾让盛宣怀跻身筹办招商局的行列,而水灾对轮船招商政策有推动作用;盛宣怀到90年代有两家最重要的洋务企业:中国电报局和轮船招商局;三类人参与洋务建设:官僚、买办和旧式商人上层有进有退,只有盛宣怀 01-24
  • 缓之
    问题导向的人物研究水准之作01-27
  • 枕流
    用一个人突破两个研究范式,心很雄不过大体做到了。只是这种研究方法对个案有用,推广到宏观解释估计有难度。在大清成事是真不容易。另外不得不说李鸿章比我以前认为的还要能干。02-04
  • 1N
    全书以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必然性、社会事件联动效应的偶然性和个人的能动性构建叙述框架,还原盛由振务走向洋务之路一波多折,入幕、从军、办振、入局、办矿皆不顺:先是以年家子入李鸿章幕,李调任直督却因吏部否决而无法跟随;不得已推荐入刘铭传军中效力,又因陕西军务劳而无功而前途暗淡;最后遇直隶大水救灾才得到转机,在办振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才干,从而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江南士绅“义赈圈”,成为后来他洋务事业的基本盘和重要资源支撑。盛氏之一生,亦可谓历尽波澜,可见人生出处进退,非能预设,时也,命也,运也,力也。03-02
  • 朱颐钊
    通过盛宣怀本人在赈务和洋务上办的事情,带出了许多更深层次的议题,展开和收束都很有节奏。一个经典范式的近代人物研究。03-04
  • 豆友1375764
    实证方面用力尤深,创获亦巨;揭示历史机制、阐发历史哲学层面则不能游刃有余,但也无须苛责。02-24
  • 李在宥
    极有启示的新派人物传记,既承《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在既往义赈研究上更进一步,见其通贯;又琢笔于晚清政治研究,探讨盛宣怀与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等人的互动关系,见其细微。在内容上,作者提出诸多破除陈说的观点:如盛宣怀以直隶赈务而非西北军务始受关注、以王文韶而非张之洞脱离甲午后险境等等。在观念上,作者继前书进一步探讨以人和人物关系为主线贯通洋务运动乃至晚清史的研究,通过义赈结成的新阶层对洋务运动以至晚清各项变动发深刻影响。03-17
  • 谭复生
    考证不错,赈务往往是盛做交易或者保家产的一种手段。辛亥鼎革,盛的家产被以汉奸罪没收,孙文要卖国卖汉治萍给日本筹款,但不方便自己出面,和盛做交易要其出面谈判,条件答应归还没收家产。后事败,孙要推卖国罪名与盛,盛要以揭露事实胁孙。孙以暧昧态度暗示要归还盛资产换去盛不暴露孙文密电。但当盛承下担当时孙未还其资产。好吗,就是个品行恶心的混蛋。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