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小城鱼太郎
    套路较老,正如评论里某人所说,这个套路是一群高人在历史事实、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的交织下费心营构出来的,另起炉灶也很难。作者态度很诚恳,即或有疏误之处,也只是谬误而非谎言。09-06
  • 叫花子打鼓穷欢乐
    对于中国如何走到了今天,脉络梳理的很清楚。其中对于邓公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解读甚为精到。02-25
  • lingyun129
    萧冬连 国步艰难 社科文献。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版本网上没有卖的了,前段时间看到电子版,看了一部分,可以看看49年以来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五个阶段2015电子版看完了20150305。后来书名改为《筚路维艰》03-06
  • [已注销]
    国内出版的共和国史著作中能一定程度上做到直言不讳的一本,理清了毛时代和改开的脉络。以下这段摘录表明这本书出版得早颇属幸运:“庞大的国有存量资产为少数与权力靠近的人化公为私提供了机会(无论改制还是不改制);数不清的行政审批和管制是官员设租寻租的理想场所;巨量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大规模的国家投资提供了获取灰色收入的巨大空间;公有制土地成为最后也是最大一块可以瓜分的肥肉。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坏东西,一个是贪婪的资本,一个是腐败的权力。还有比这更坏的,就是权力与资本的合谋与分账,即所谓权贵资本主义。”03-05
  • 小蝼蚁
    补看了附录,比《筚路维艰》多了五篇,王海光和唐少杰的还行,剩下三篇凑数的03-10
  • 橙子
    六一年,周到河北调查,农民对他说,你要是糊弄我们,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si的。09-17
  • MrCondom
    觉得后面的评论反倒减分了05-10
  • (在学术圈之外)死去的理想主义者才是最好的理想主义者,如果可以死得巧一点就更好了。所以楚休红死在断头台上对他的继承者来说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毛发动的大跃进和文革,消耗了中国的理想主义情怀,我们只好谈钱了。02-19
  • freeman1003
    很好的国史作品,对于建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做了较好的概括,特别是对文革的发动,对毛刘矛盾的由来有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01-12
  • 苍庐
    思路清晰的实证党史作品05-09
  • Praetoria
    毛选卷五(经)和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忆》(传)的简明注脚,但“五次选择”的说法其实一开始就跳脱了党史框架,适合老同志看门道、儿童团看热闹。08-12
  • 小车
    建国前30年历史,简明扼要,虽然体例不算太新,但是重点和关节讲得不错。08-18
  • 毗耶离
    其实最后一次转折应该谈那件事的。12-15
  • Cynthiastar
    类似题材的书读过好几本了。。。12-04
  • 青(求己)
    不知道为什么评价这么高,这么书的不足之处很明显,完全是按照党史的框架来,没什么新意~10-04
  • wjs991228
    我将这本书归纳为“材料导读”,换言之即为材料的汇总评传。萧先生的诚恳令人敬佩,但这样一部作品的诞生并非“收敛过度解读”的演化,而是缺少史学训练的结果。全书核心在于“国家主义”,而“五次选择”是并无新意的路径节点。作者在每一章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就我个人而言,新民主主义部分写的很不错,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部分质量也不差,可明显露出英雄史观之姿,对毛的评述有时过于苛责,有时又过于情绪化、对文革起因的分析也流于平庸。这两章的亮点基本是史料的摘抄,但我对于“文革是狂欢节”的表述印象颇深。改革开放一章尤为肤浅,材料的拼接痕迹严重,更是将政治体制改革一笔带过,全然不提某事,令人遗憾,唯一的亮点在于指出了“数据和实际体验的隔膜”。书后的讨论中,陈东林、唐少杰、牛大勇三位先生的文章指出不少缺陷,值得一阅。08-17
  • 萧湘
    简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三十年史,简单扼要,折中众说。另,这书跟《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有啥不同?08-09
  • 风间隼
    对政治运动的梳理很清楚,对背后的动力分析侧重于国际形势和个人魅力,对国内形势则局限于罗列现象。这不是“实证史学”的谦逊,而是缺乏社会理论工具的表现,只能局限于官方话语。但让社会学者来看,还是很容易能看出建国前三十年的各种政策,背后有“一个乌托邦,两个不认命”。一个乌托邦不用说就是共产主义,两个不认命,一是不能接受官僚化和制度化,二是不能接受社会分化。于是各种运动都变成了西西弗斯式的徒劳无功,反正付出代价的总是老百姓。另外就共和国谈共和国,未免昧于中国长期变迁的趋势,讨论部分有学者指出了这个问题。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