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randolph
    据说沃森同志偷窃了富兰克林女士的双螺旋成果,据为己有!把别人气死了,真的气死了。03-16
  • 午夜Nick
    很好的故事,但被科学家的流水账文笔以及占比超过10%的通讯录式人名(以及翻译水准)把故事的易读性变得极低12-26
  • 心若无涯
    科学的进步或者倒退往往会受到人们行为的影响和干扰。纯粹的科学研究是美好的理想,但现实总是会掺杂各种人情世故的干扰,这是永远难以避免的。08-15
  • 林φ
    确实像小说,情节起伏08-05
  • 本本姜
    科学发现的历程,充满了偶然和必然。排版比较影像阅读体验。09-20
  • IdigoCode
    读完之后对克里克、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的印象大有改观,唯一一个形象劣化的是查加夫(其实应该翻译成查哥夫/查戈夫),实属人品不佳。沃森说“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不仅器量狭小,而且反应迟缓,甚至就是愚人一个”,大概就是说查哥夫。07-25
  • 王恩琦
    再过两个月我就25岁了,再不特立独行就晚了。07-22
  • 豆友230568086
    大为震撼,所有看完这本书的人,一定更认同沃森原本拟定的书名《诚实的吉姆》。当沃森提到他本科是研究鸟类的,想方设法免修任何化学和物理课程时,谁能想到他会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呢,无比传奇。最让人痛心的是富兰克林,才华横溢、治学严谨,却未得到命运的垂青。克里克是绝顶聪明的人,看完附录4中他对《双螺旋》的评价,决定去拜读一下他的回忆录。最令人感动的是四平八稳的威尔金斯,在关系个人利益的时候,坚定地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能否促进科学进步。12-16
  • dolen
    好看!沃森的叙事能力让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并在DNA双螺旋结构提出的前夕达到最高潮。即使已经在生物课本无数次读过这个故事并且自己如今每天和双螺旋打交道,但当沃森驳倒鲍林的三链模型、反思同性相吸模型谬误 第一次提出碱基互补配对时,仍然感到由衷的震慄。对威尔金斯“甲板已经清理完毕,马达已经启动!”的信件补充真是显得惋惜而不知道该哭该笑,鲍林介入的降维打击以及棋差一招的谦逊退场和富兰克林在那个年代女权抗争、强烈自尊傲慢求真的悲剧形象都跃然纸上且令人神往。10-11
  • 何武凡
    这段历史从小就接触过,以至于在我的印象中以为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其实没过多久就发生在1950年代。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大牛,在那个时候,两个青年科学家虽然都处在顶级科研机构但都还只是默默无闻的之辈,沃森:20多岁的美国青年科学家,克里克:30多岁的英国中青年科学家,一个还在为访学奖学金而担心,一个在为博士毕业而努力。他们合作发现DNA的过程在沃森的描述下成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11-06
  • yusen
    真实地描述了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一边攀登科学高峰,一边成熟的经过。揭示了真实的科学家的日常。读起来既有一些《生活大爆炸》的书呆子生活即视感,又可以看到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竞争和交流的Dynamic,富兰克林的照片对这一发现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在当时得不到大家的尊重,以及鮑林骑士风度地承认两个年轻人在这场发现竞赛中打败了自己。读到最后出版时克里克对本书激烈的反对,好怕他们的友谊和杨振宁与李政道那样就此终结,那将会是莫大的遗憾!还好最后克里克释怀了,反而对本书赞誉有加,让我松了一口气。11-06
  • LaoBai
    不是科普作品,而是一部传记,但可能是生物科学史上最有名的传记之一了。数不清的科学家在他(她)们的采访和回忆中,都提到是这本书引导他们爱上生物,走上探索生命科技的道路。这个《插图注释版》内容充实,制作精美,可惜我是在微信读书读的电子版,如果读纸质版可能体验更佳。10-29
  • H.C.McTang
    关于一项伟大科学进步背后的若干俗事的流水账~06-03
  • Ryan
    这个版本对于门外汉而言好读。把科学家真实的一面反应出来了。11-19
  • Moon
    忘掉专业名词、八卦、争议、千差万别的评价和那些无厘头的插图,最基本而言,沃森的确讲述了一个极为精彩科学发现故事,让人沉醉其中。多少年之后,关于当初细节都烟消云散,荣誉都归于尘土,但或许会有2个年轻人受这样故事激励,循着前人的道理,继续破解关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终极秘密。双螺旋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改变命运之门。有人评价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其在未来影响不可估量,21世纪或为生物学的世纪,人类发展轨迹将就此改变,而发端就是DNA结构的破解。02-07
  • 私享史
    莫名地重读此书,注释版+新译本。首先,这本书的内容仍然是三星评价,沃森试图把一个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写得高潮迭起文采飞扬宛如小说,可惜力所不逮。然后,新译本的翻译有点干,没有体现第一人称叙事的独特味道,使得原书的文采又失色不少。最后,煞有介事新增的注释和图片(源自英文原版)大部分属于充数的,而且注释太多太长,非常干扰阅读。就算是那些有信息量的注释,也只让我觉得干嘛加注的人不自己利用这些史料去专门写一本双螺旋发现史,何必对一个本来就是主观色彩的讲述加那么多客观说明。于是“注释版+新译本”也并不给本书加分。02-14
  • 璃人泪@2011
    诚如克里克最初对它的评价,主要还是写人和事,涉及的专业知识实在太浅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