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青丝
    因为好奇为什么好些看着不太“工整”的书法属于经典作品,找来看的,算是解决了部分疑惑~崇古文化研究,为什么当今书法界将古代“穷乡儿女”字迹奉为圭臬,却对当下类似书写不闻不问。因为热情讴歌礼赞这类作品,不用担心古人来和你竞争名气、向你讨回著作权。倘若承认当今这类书迹,神州大地处处都唾手可得这种不需墨池笔冢的功夫的“艺术杰作”,书法家则毫无立足之地。理解和欣赏一种趣味需要知识,历史趣味属于美学的问题,趣味之争的背后常有利益之争。中国书法已经不再是当代中国的社会精英所青睐的艺术。11-09
  • 如月之恒
    这种题材写得这么好看还真是厉害06-03
  • παραδοξολόγος
    沒有他的郵箱,否則真想和白老師交流一下書法欸~01-23
  • baibai
    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 作者给出的答案也颇具启发性 然而终究还是没令我信服。。。 不过这书确实很好看。。。07-25
  • 一杯春醪
    题很好,文不怎么样。前面啰嗦了一堆作者个人的书法经历,第十章正式入题,开始探讨民间书法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今人学古而不学今的缘由等等,结果多是以问代答、引而不论。作者的“探讨”也局限在反复列举他自己教授外国大学生书法课的事例、大段引用前人专著还有自己虚构的一个短篇小说似的故事。真是语言散、结构散而思想更散。如作者自己在附录所写:“我在书中使用了很多问号,我统计了一下,共有二百一十八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提问题的书。对书中提出的问题,有些我尝试着作了回答;有些我作了一些探讨,但并没有给一个肯定的答案;有些我只是把它们提出,供读者们思考。还有一些更大的问题,隐含在叙述中,我并没有明确把它们挑明,因为我依然在思考,也依然在困惑。”我也很困惑,作者履历这么漂亮,怎么这本书写得这么让人扼腕。 11-12
  • 食米者
    何为经典?这个自书法学生临习范本开始便存在的审美问题,终于在古今间拙劣书写的对比之下显露无遗,作者试图从多方面来究其原因,提出不少书法与美学的反思,在日常书写更加式微的今天,能发人省。06-30
  • 种瓜得瓜
    “意趣”这样的概念显然不属于当代艺术,或者说从书法上讲的更多一点。然而,白教授写到最后又讲本书不是探讨的书法问题,是文化的某种反思。我是比较迷惑的,本书所谓的“反思”究竟“反”的是什么,“思”的价值又在哪里?“娟娟发屋”这种招牌的出现,作为一样是平民的我,非常知道它的由来,这种理发店极小,接待的顾客都来自平民底层,所以开店,店主想的无非是尽量省钱(所以不找广告公司文印店做正规招牌),店主自然是成年人,从小到大自然是看过各种各样的招牌,所以尽管没有练过字,但还是想往看到的店招上尽量靠,但能力确实又不允许,最后写成了还算清楚的四个字。要探讨“意趣”,首先是作品的作者自己先要有那个“意”,写出来的要有那个“趣”,不管是今人书法,还是古人碑刻行帖,没有这个前提去谈,都是伪命题。至于文化现象,进入到当07-25
  • 抖不抖兜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去年偶然读了当代的书法理论集《书法的标准》后,开始思考当代书法于后代书法史的存留问题,并且对当代层出不穷的书法现象感到疑惑。白谦慎先生以从事书法史研究的专业性和时代书法的前瞻性帮我理清了思绪。尤其是第十二章的虚构故事,讽刺之余引人深思:那些为书法家取法的趣味性书写不应该称之为书法。讨论新时代的书法艺术时,首先要以功力为标准,再谈趣味。身处这个时代,不确定的因素导致我们没办法对一门传统艺术与时代的关系盖棺论定。关于书法与时代的问题还有很多,希望自己能够更深入的研究书法史。06-13
  • 一只Tomason
    很有意思,从来没从这个角度看过“到底什么是好看的字”的问题。。。12-18
  • 谷谷哒。
    欣赏白谦慎的思考,一方面,他把当代书法置于整个书法历史中的一环来反思“与古为徒”的原因,把类似“娟娟发屋”一类的书写当成当代的平民书法与唐人写经,北魏碑刻,颇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的自信;另一方面,他也强调当代书家与民间的关系不应当是简单的“学习”,而更应该是回馈与传播(类似陈振濂办书法教师培训的工作),暗讽了一把空言“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书法作品”,实际并无靠近民间意图的书法家,作为文化观察,也带几分左派味道03-08
  • 咸鹅
    如何解释古代的“穷乡儿女造像”与今天的“娟娟发屋”之间的待遇差别,其实是当代各种门类艺术的普遍问题。艺术生产机制的排外性,技巧传承造成的路径依赖,求变心理与既有资源之间的应和,中外普遍存在的崇古情结,人类智识的平等与共通等等,都是很容易想到的原因。在厌倦了门槛相对稳定的经典体系之后,去回溯乃至神化其他的脉络,难免要在开放的立场与保守的姿态之间求平衡。艺术终归是有限者的产物,总要在有限性中追逐无限,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迷思(人大概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有趣08-28
  • 阿碧啊
    好看的书。“意趣”是个什么东西?是长久的专业训练会杀死的吗?时间令一切不朽?傅山对同代非专业书法的欣赏是否也是一种对古代的间接回归?中国书法的实践里,很触动我的一个例子的是公园里用水习字的老人:一个个字迹,成即隐去,“写在水面上的文字”,不拿不朽当回事儿。09-21
  • 邝海炎
    问题意识不错,但分析来分析去,没提供有价值的观点。07-09
  • 与影牵手
    ★★★我们为什么平时就找不到生活中这么多的惊鸿一瞥的书法。06-25
  • 寒花
    開頭幾篇直擊審美情趣,後半老幹氣息越來越重,整本書像在領導開會。請不要再從多寶塔入門了。04-23
  • 恶鸟
    很早之前看过,能把这个题材写好的,真是少见,平民与精英,把理发店的娟娟发屋招牌和波士顿博物馆的牌匾放到一起引发多层面的思考,什么是书法,如何定义好06-13
  • 浮尘野马
    白先生一再强调这不是艺术批评而是文化反思。可麻烦在于,归到文化反思类的话,本书水平恐怕刚入门。07-02
  • 北窓
    将“民间书法”的提法归结为百年来的政治传统可谓诛心。然而对于真的在练字——而非搞艺术史的吾辈来说,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古今穷乡儿女之书有何区别,而在于傅山、康有为乃至沃兴华老师等书家本身的字和他们所提倡、而被作者归为“不古不今”的“文盲”书写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当然,怎样写字是解决问题,而本书这样类似于“如何看待”一般的讨论则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要讨巧得多,这一点却也是古今一致的吧。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