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Zhuo
    那些到达高山顶的人,一半爱着他们自己,一半爱着被湮灭的感觉。12-17
  • 鱼知味
    太精彩了,文采斐然!犹如高山上的瀑布,一气呵成,一泻千里,不绝于响!01-24
  • nolix
    与想象完全不同,最早以为是登山运动书,结果是准”地质普及读物“,还是极佳!“发现一大块方形的沉积岩,从侧面看由薄薄的几百层灰色的岩石组成,每一层比一条床单还要薄,我估计这块至少演绎了一万年的历史:一百个世纪缩写在了三毫米的厚度里。”05-21
  • 羊护法
    明明都是很浅白的字和词,为什么组合在一起每句话我常常要读好几遍才能看懂,一定是排列的有问题,感觉翻译毁了这本书02-29
  • STONEMAN
    多少个日夜,一想到风起时,雨落下来,阳光照亮山谷,雪花落在顶端的十字架上,登山者跋涉在步道上直视着自己的内心,我就心跳加速,想回到山野里去。11-19
  • 容安
    文字特别棒,好到忍不住画了一整本的杠杠。可怜其他那些登山的,没有这种感受力也没有这种表达能力。05-05
  • brant
    特别好。如果不把 “他” “它” 乱用就更好了 (莫非英文原文也故意用 he 代替了 it ?)05-18
  • 熊阿姨
    细致的登山场景记录充满文学性,详细梳理了文明社会对山的发现史,又有文化学者的认识深度,今年读过最好的散文集。翻译译笔很好(这本明显比《古道》流畅好读),但丝毫没在专有名词上下功夫,诸多地理名词有明显错误。勘误出册子的话得有1/3书这么厚。太不严谨了。12-18
  • 影随茵动
    纵横捭阖,散而不乱。读了两本麦克法伦的作品,发现他真是我极喜欢的那类作家,比如这本关于登山的作品,写历史,不枯燥;写景观,不生硬;写思想,不高冷;写情感,不泛滥。如果说有什么遗憾,就是以登山史而言只专攻于西方了,对中国知之甚少,不过即使有这一点小缺憾,也是足够出色了。05-12
  • Sh.S.敖登托雅
    这本书的翻译的确是令人发指的,比如不明白译者为何总把“it”翻译成他……这几乎在书里成了某种惯性,以至于阅读上有病句的问题。05-19
  • 扭腰客
    从寻访山中隐士、深山名刹,到纯碎是登高望远、一览众山,说明人对信仰的膜拜,开始转移到对纯粹自然力量的膜拜、审美和欣赏。06-23
  • ly的读享生活
    据说本书翻译在常用名词上有一些错误。但是书本身真的很好,是我的心头菜,所以依然愿意给五星。气象、格局、逻辑、内涵都好,文字美而深邃。从没想到登山会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绝不仅仅是冒险精神,而是一种文化思想的迁移,很难表达感觉,这种召唤的力量不知从何而来?!12-14
  • Robert
    多处地名有明显错误,如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婆罗洲等,这是地理常识不应该自说自话音译。06-14
  • 我突然
    只能说,翻译有永远提高不完的知识水平09-16
  • Die Katze
    美中不足的是,陆小姐不懂运动。02-25
  • 陆钓雪de飘飘
    我怎么好意思说我也姓陆?哦不,还好,我的名字转译过来或许姓撸。05-17
  • 湮没人群
    女译者、女编辑,没有金刚钻就不该觅瓷器活儿,真的姑娘,请你去死一死,旁遮普=蓬加,阿尔马蒂=阿拉木图,聂慈石=尼采,巴斯尔斯=罗兰·巴特,忽必烈=库布拉,灾变论=劫数难逃论,亚瑟王座=阿瑟的座位,摩西=慕斯,博奈尔=婆罗洲,米德尔马契=三月中旬,高加索=考卡萨斯,里海=卡斯皮安海,普林尼=普拉尼,亚拉腊山=阿拉勒峰,威苏威斯=维苏威火山,野驴皮=驴皮记,进取号=星舰雄心,阿萨辛派=阿萨辛斯部落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