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德玛西亚挂机
    人脑存在关键期;人脑用进废退这本很松散,事例非常多,读起来其实有点浪费时间,适合闲的时候消遣02-05
  • 装腔
    要理解“自我是幻像”这种看似鲁莽的命题,看一部攻壳机动队就足够了。10-10
  • 愚人
    自我幻象是由大量的人类活动与人际交往逐渐塑造而形成的。人若想找到自我,就必须摆脱眼见为实的假象,打破自我幻象的这面镜子。10-09
  • Stranger
    有点乱,像是各种心理实验和故事的大杂烩12-04
  • 轩儿高了
    过杂了,其实可以编个主人翁出来,从头到尾串联起来,会更有意思,读者也更容易消化10-20
  • silviode
    是我决定了我,还是别人决定了我?10-26
  • 戈多不来了
    按心理学通俗读物的惯例,揭穿认知失调、积极错觉、自由意志、决策控制等诸多认知幻象的良心科普。但对知识传播而言,这本书缺乏系统。部分章节有注水或照搬其他作者书籍的情况。04-11
  • 乱舞
    自我:是你以为的别人眼中的你自己04-13
  • 橘汁
    如果自我本就是幻想,是受到我们周围的人,接触的事影响而产生的话,那真不必在烦恼自我的人生意义了,因为那最终会是大脑给我们的一个想要的答案又或许永远也没法找到的答案。既然如此,幻境是不可避免的,那在自我幻境中我愿与那些积极的人接触,我愿调动自我的积极情绪,我愿与书本为伴,我愿停止抱怨,我愿相信未来……01-20
  • Hier Tanze
    以当代认知科学、社会学和博弈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自我概念,Hood发现自我概念的种种问题。脑科学研究表明,不存在传统哲学中统一的、集中的内在个体,大脑的处理过程是采用分布模式的,我们的内心活动是多维的,由许多相互间牵制的、不同的加工过程和决策组成。蒙提·霍尔问题告诉我们,自我中心的偏好会让我们难以改变我们已经做出的选择,我们天性中对失败的惧怕多过对胜利的重视。巴纳姆效应告诉我们,我们的个人故事也许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独特。当描述中包含了较多的正面特质、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内在偏向时,这种效应尤其强烈。许多人都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幽默、聪明、漂亮、和善,但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身心二元论已臭名昭著许久,我们在生活中仍是不自觉的二元论者,认为可以用心灵来控制肉体。自我幻象是生活之基。11-26
  • 粒子兄鱼子酱
    自我其实就是幻象,反射着周围的环境以及经历的事和遇到的人。我们都以为自己做下的决定是真的由“自己”做的,殊不知每一步都在受外界影响。10-20
  • 俞俞学英语
    作者的致谢写得好赞:这是一本很难写的书,原因如下:首先,这本书涉猎的领域非常广泛,且历史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人类对自我的第一次审视与反思。想必我的这本书会惹恼一些读者,因为我无法完全涵盖并感谢所有在这个领域发表过言论的大师,也无法周全地介绍每一种思潮和每一个观点。遗漏之处请读者海涵。如果真写一本面面俱到的书,我想读者也是看不进去的,并且我也是写不出来的。我力图整合海量观点,以简明的文风展示给读者,使之易于理解。我精选素材的一条准则就是,按照认知神经科学的专业知识来梳理内容。10-28
  • Ashley
    看书的本来目的是为了探究自我形成与环境影响的关系,谁知道在第一章注意力就彻底被这迷人的大脑科学吸引去了全部注意力,中途思维又发散到大脑为适应环境的高度留白导致了那些胎穿的穿越小说存在一个始终无法避免的巨型bug。真的可以考虑以此为剧本拍个纪录片,应该会非常有趣。后续渐入佳境,阐述了自我这一概念是周围环境的产物,是个多么不靠谱的东西,能做到不受环境影响,客观审视自己的人实在太少。以后我也需要不时反省自己。03-15
  • 兰柯一梦醒时分
    讲的太多,每一点讲的太浅07-13
  • Lillian
    “自我的幻象”确保我们既能觉察模仿他人的程度,又觉得自己没有在刻意地模仿; Cotard’s Syndrome的人相信他们已经死了,周围的世界和所有他们的经历都是幻想;未来的社会需要人们拥有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05-31
  • arinaDS4life
    一本很好的讲自我是怎么形成,会怎样受到外界影响的书。有很多经典心理学理论和实验适合心理学初学者。此外还不乏有一些令人惊艳的实验,自由意志一节令人印象深刻。03-09
  • rainbug
    我不是我认为的我,我也不是你以为的我,我是我以为你以为的我。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