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oonyLee
    mimesis to aisthesis 不确定意义的断裂综合——美感分配代替政治革命02-05
  • 静嘉
    立足于宏大叙事的大写历史主宰着政治秩序,朗西埃寄希望于影像的断裂性作为真正的历史再现,沉默哑然的声音与之并存。大历史时代在消除等级制度中从三种诗学走向三种绘画形式,最终自身成为可感物,完成故事的言说。11-07
  • never here
    和德乐兹的影像分析有点像。法国人喜欢搞概念,有时候有点趣,有时候啰里八嗦。11-14
  • Flâneur
    将感性分配作为实践社会平等的可行之路,通过影像的异质性实践感性分配可能性。是对无权者的权利的关注,可见性的体制使他们被湮没,成为“健谈的哑巴”,但影像本身的异质要素的断裂性综合将实践一种民主和平等,被遮蔽的历史能在艺术再现中得到去蔽。07-08
  • 苦影
    颇为可惜的是这样一本为展览所写的文集竟然未附任何配图,于是阅读过程中那些本为作品前的深思熟虑变成灵光一现式的机巧,(在我看来)带些冷幽默的点评也令读者略感费解。前两年对历史中的身体这一议题很感兴趣,但未加深挖,朗西埃此著又再次勾起自己此前读瓦尔堡时的许多想法,图像中的肉身如时间的裂隙,摄影师愈试图夺走影像的话语权,愈容易导向截然相反的结果——力量总需依靠二极之间的拉扯方能平衡,而摄影恰恰充当了一座此前的图像艺术难以企及的天平,传统叙事的意愿越强烈,那些被有意忽略或曲解的其他声音也就越刺耳。对读法国哲学家与英国史学家如哈斯克尔、伯克等人会是相当有趣的体验,相较之下前者太过乐观,后者又太过顺从传统图像学的逻辑。大概两种学者观看的方式本身就足以构成一张颇具张力的影像,供后来的读者玩味许久吧?02-24
  • 阿华田
    分析了影像与历史学的关联,分析了历史的四种形式。概念偏多,哲学性很强,看不大懂。01-20
  • Mouchette
    主要从图像/影像的角度,肯定了其中所蕴含的“异质综合”性,由于图像/影像本身相对客观的再现性(持疑),使得真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释放出曾经的“不可见”。在这个层面上,文字创作的某些尝试(比如新历史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同样可以记录时代。差别只在于语言再怎么说是属于象征界的;而影像/图画则偏向于镜像界。维特根那句:对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沉默,确实在(抽象)艺术家这里,是不成立的;私人语言不存在,但不代表私人语言想要表达的那个对象不存在,语言不成,那就换个媒介形式试试。12-20
  • 节气工坊
    轻与重文从极为优秀,入手多本,本书译文词句优美,语言颇为细腻、清晰及准确,好似一幅意境幽远的画卷动人心弦、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其中一句值得深思:“不要做滔滔不绝的哑巴”。10-14
  • 江海一蓑翁
    法国当代学者朗西埃的一本最新小书,围绕作为史料的艺术作品展开。一方面,朗西埃强调艺术作品对于历史的展现与遮蔽,有其自身的言说逻辑,这样的表达主体性,打破了正史试图一劳永逸建立起来的共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过往历史的人工建构性,而作为艺术作品之一的影像作品所记录的,是没有经过主观筛选的真实,是真正的历史的记录载体。这样的论断颇具启发性,而朗西埃在上述两方面观点之间形成的张力,同样值得玩味。11-19
  • Alain
    从mimesis到aisthesis的美感革命,实际上也是朗西埃实现社会主义平等的根本手段,因为这一革命是与生命活动真正挂钩的,它指向未来,是一种潜在的鬼魅般的绵延,并非是在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事中心的连贯性典型历史中,而是在诸多无意义、异质性的事物断裂性并存的综合体中,共同经验被塑造为个体性和此性的经验,古典的再现已无可能,大历史时代的艺术借助现代的诗学(尤其是在摄影机双重目光下的影像症候群,它“自然而然”地就是本真,不确定性打破专制不断溢出)召唤照亮人类的光芒,它不仅带来了平等,也照亮了不在场、不可见之物,“所有主体的平等的生命原则在此绽放”。11-07
  • 书宇阳
    从不在场到在场,从非存在到存在,影像的一切人物、事件、材料都从沉默中开始发声。“在太阳之下,所有主体的平等的生命原则在此绽放。”历史便从英雄史诗过渡到一个更为宏大的时间与空间中,人人都可发言。07-25
  • 一丈雾路
    我喜欢薄书,但定价太贵。12-03
  • 高尔基呀
    一本只有100页的书读了四天,该怎么理解历史/故事,在法语中它们只用一个单词表示histoire:“你们的不幸就是你们并不存在,而这一不幸是不可避免的。”08-01
  • 昭歌山
    对感知分享的历史学定位,从影像、艺术(电影、绘画)的角度来肢解历史的固有概念。figure一词很好的诠释了历史批判的态度和途径,一种从视觉文化而来的独特视角。11-27
  • Rua
    可怕的不是消灭,而是对那种消灭的消灭。p53“在奥斯维辛之后,艺术是唯一可以展示奥斯维辛的东西,因为艺术总是让不在场的东西变得在场,因为艺术的责任就是,通过彼此关联或彼此无关的言辞和影像的受到规制的力量,去揭露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因为只有艺术才能创造非人的感触和感觉。”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