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岡薩雷斯
    好书!李新峰在澎湃讲过朙朝军制基本是为了防御蒙古来设计和调整,这书基本把调整的部分讲明白了。边兵就是朙朝的命根子,看边兵读这册书就够了。03-14
  • 平平淡淡的幸福
    第八章比较无聊无趣,其他章节不错,约等于明代军事制度发展史。10-09
  • 中书右丞
    从标兵这个点切入非常切中要害,余论对营兵、卫所共存的阐述也很好。06-01
  • 松亭君
    对这个话题实在不感兴趣,因此只读的综论部分,不过依然可见肖老师扎实的功底。03-29
  • 啊这
    如果先讲各镇防区沿革,再讲官制,可能会比较明晰。营兵制资料比较多,可地方秩序根本没有深入研究呀,偏题。09-02
  • 晋右史
    对帝国军政的变化描写的挺好12-09
  • 陈庆之
    对我来说算标杆作品了,系统、扎实,明代的军制太过复杂,同时牵涉诸多民政问题,资料又多,不易厘清,本书算是作出巨大贡献。明确指出明前期以卫所为主,中后期以营兵制为主,省镇营兵制与卫所制属主辅相依之关系,伍-队-司-哨-营的编制。遗憾的是,作者已明确指出绿营兵制是沿袭省镇营兵制,但二者的转变过程似还有进一步探讨空间。09-06
  • 往事如逝水
    这本书是应该带着问题来看的,如果直接入手肯定会觉得云里雾里而且比较枯燥。但是比如读有关九边的材料遇到问题,再来看这本书的相关章节,不能说豁然开朗,至少也是能够学到好多的信息,而且有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了。综合来说,肖老师这本书已经很好地完成老师写作时期研究范围的任务了。09-28
  • 一般,索引书。基本上是将明代省镇营兵制的内容分类整理了一下,流变过程讲得很少,尤其是读完了我还是不知道卫所制是如何向营兵制转化的,对卫所军民原来的社会体制究竟有什么影响。日本学者的研究只参考了和田清和松本隆晴,太单薄了。03-25
  • 时间煮雨
    肖立军,男,1963年生,辽宁锦州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师大教授。本书共分九章,围绕明代省镇营兵制这一研究主题,就省镇营兵制的军队、兵源、主管官员、编制的形成与演变、后勤供应、镇守总兵、屯堡与基层社会秩序等问题做了讨论,最后对该制度做了评价。作者将明代军事制度分为两期,前期以卫所制为主,中后期以省镇营兵制为主,辅以卫所制度。不同于以兵民合一、重在守御为特征的卫所制,省镇营兵制是因应边疆军事威胁而出现的,主要发挥的是镇戍职能。作者就省镇营兵制的发展演变做了梳理,然而述多论少,平铺直叙。对财政与军事的关系,特别是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对明代军饷的影响,未予以应有的关注。对明代文武关系,单纯强调明代中期以来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趋势,但对文武地位演变及博弈少有考察。总之,大处有余,深度不足。10-05
  • 之乎者也
    应该入手一本。李新峰、肖立军、毛亦可三人著作可以打通明清卫所制度框架07-10
  • 张名振
    由于营兵在明代始终都不是整齐划一的“经制”军队,因此明朝各地的营兵都有自己的特点,造就了晚明形形色色的客兵。用北方某个边镇概括整个明朝营兵是不太合适的(如浙江的营兵制跟北边就完全不同),副总兵不一定是协守,参将不一定是分守,一镇也不一定就是由正兵、奇兵、游兵营组成的。现在看来这本书对明代营兵制的描述还远远不够,对里面很多概念没有解释,如材官、听用官和加衔将官(不了解这个会对明末一大堆的总副参游官感到费解),旗鼓、中军、坐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中军在营兵中非常重要,也不是一句传宣号令就能带过的。总之,拘于政书上面的条例会对明代营兵中的很多现象难以理解,通过一手史料挖掘行政运行的过程和细节才是最重要的。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