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举报
书名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作者
邓野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09763681
出版年
2014-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数
272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标签
中国
历史
近代
豆瓣评论
土豆番茄是一家
本来对北洋乱七八糟的东西时不时捋一捋还是不得要领,不愧是大佬,平实的语言便将脉络梳理清楚,在巴黎和会和南北和会之中的一战结束后之山东问题,顾维钧、吴佩孚的凸显,安福系、研究系,段祺瑞、徐世昌,南北战还是和,国民党此时在干嘛,对五四运动究竟持何态度,其实面对学生运动政客多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喜欢隔岸观火了,看热闹到自家又有何区别。全书提纲挈领,也解决了我之前的困惑:为什么五四运动比中日密约签订晚了四年(段祺瑞主张加入对德战争,却又因德日是否有继承权被牵扯出需要负责),诚如作者所言政治不在于依据,而在于需求。
10-28
以梦为马
笔墨横飞,大气磅礴,可读性强
10-08
不饿霸
1919是梦碎的一刻,也是梦醒时分。这一年的巴黎和会,对一战后世界局势的重新安排,对于中国而言,举朝充满期待,一个公理与正义的世界可能存在吗?日本要取代德国在山东的权利,满口仁义道德的美国最后时刻出卖了中国,一个国际三等国,没有任何抗议的权力。与此同时,南北和议也在进行,北洋政府外争国权内争和平,他们能做到吗?外交失败激起青年的愤怒,青岛亡矣,国不国矣。一大批职业政客各方势力借学潮加入政争,徐世昌、安福国会、段祺瑞、吴佩孚、西南政权,各显手段,结果是当对德签约摆上台面时无人敢承担历史的责任。百年耻辱落到顾维钧一人身上,这个27岁的青年外交官有精湛的技术,他熟悉西人思维,不断调整外交策略,从艰难处争取底线空间,但终于功亏一篑。历史关头顾做出不签字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结束。不让了吧。
10-10
放些高论
相当好的事实叙述,似乎也很难责怪谁,不过顾维钧的外交水平和吴佩孚的现代权术确实突出
08-13
波将金村民
先有陆徽祥计赚胡惟德,后有宋子文甩锅王世杰。民国的政治逻辑。张陆曹本非奸邪,又无卖国之实,何遭千夫所指?殆因无处泄愤,仅以三人为靶!烧宅伤人之举与正义理性相距万里,尤应反思!巴黎和会,分赃也!人微言轻,鱼肉也!岂有无统一之国家而有统一之政令之理矣?无统一之国家,何以有统一之国格?常深明此理,胜以此居功,遂成其身。余者纷纷,不过贩夫走卒而已!
05-01
凉月1985
四月上半月我一本书都没读完,踏入下半月之后,十二天我居然读完了五本书,居然还超额完成了每月度的读书计划!PS:看完此书之后,我对作者肃然起敬,同时身为广东人,对广东军政府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04-27
阿巴厮
好看,史料精彩至极,且看大人物困在时代的漩涡里,谁走出更高的浪潮。当然,本书里,大概一个没有吧。
06-25
Patrick/小白
写法不喜,像是授课大纲和笔记结合。值得关注的点:1)五四的意义是如何在之后几年被建构的;2)新旧官僚的不同行为模式;3)研究系动员能力惊人。
08-21
WaterPrint
过去我们受到的教育基本都是“脸谱化”、“标签化”,本书冷静客观的将我们带入1918-1919年那段政府,北洋政府期间群星璀璨,牛人迭出,在文化是好事,在政治上则派系林立,不管是台上还是在野,均很难做成事情。破易,立难;批评易,建设难;以至于靠批评而博名。陆徵祥退出政坛晚年在比利时当神父,让人不胜唏嘘。
10-18
邝海炎
邓野是邓小平侄子,耳闻目染,对政治派系的分合向来有很强的敏感性,比如此书对徐世昌日记的留意,对抖出山东蜜约的分析等等,都很精彩。但此书也有很明显的缺陷:1,一是对外交档案不够熟悉,对最新研究成果也吸收不多,书出现了明显的错误:1919年1月22日中国代表团第二次会议,决定向和会提出六项要求,但“六项要求当中并无山东问题”(47页),但参阅唐著,可知这次会议第五、六两项要求谈的就是山东问题(页167-168)。第二,将外交当作内政的延伸,对外交线路缺乏理解,很多想当然的揣测,比如,1月27日中国代表团头一次出席五国会议,而团长陆徵祥称病卧床,邓著根据熊希龄给唐绍仪的一封密电,认为是一位日本大使“嘱祥暂避”,“借留余地”(49页),而唐著根据外交档案,指出这是美国前远东司司长的建议(页170
06-03
吴松张
政治是现实的。事不关己时可以大言不惭,事若关己心狠手辣。内斗干预外交。政府不敢担责、外长不想背负签字骂名,三流政府,一地鸡毛。一场和会,一场运动,少壮派顾维钧和吴佩孚脱颖而出,圣人论迹不论心,前者以弱国雄辩抗强权,后者以师长微权外怼日本内批政府,彼时可称楷模。
06-28
Tradition
很不错,南北各派系挂着爱国的旗号互相攻击扯皮。南方攻击北方压制学生运动不爱国,在自己辖区却严禁学生运动。徐世昌等在限期最后阶段对外表态发了不予签名的命令,但在当时条件下,电文传到外交使团必是最后签字限期后了,顾依照自我判断最终决定不签名,不签名是否得益有利国家最终决定是由美国人内部政局决定。都是捣浆糊的政治斗争专家
10-14
黑炭
要站在当时,全面地去看这一历史时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以及北洋政府、广东政府等各方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以及国际舞台上的利益纠纷,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资料和描写。至于评论,更是超过意识形态的界限,站在一个相对客观和角度。所谓正确的历史观和历史书的典范,正是如此。
02-15
似云
强烈推荐,作者通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梳理了国际国内各个利益团体的行动与对策,外是列强通过牺牲中国利益达成平衡,内是无论哪方政治力量,国家利益都高不过党派利益,学生运动更是用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相比之下,顾维钧显得特别赞!个人觉得一战后的山东问题虽然闹得沸沸扬扬,但似乎并未对中国有长远伤害,与之对比的是二战后的外蒙问题,同样是战胜国,同样是损害领土权益,甚至宋子文辞去外长职务不愿签字跟陆征祥最后的逃避都有那么一些像,然而在国内几乎听不到质疑声音,就那么无声无息地翻篇了,如果有一本二战后围绕外蒙问题的书,梳理国际国内政治力量利益利益集团对此的反应与考量,一定很有意思
09-04
边城不浪
四星半。对民国初年的研究虽不如国共政争般微观深入,但仍然是提纲挈领探骊得珠的好作品,尤其是旧官僚在新时代的众生相,以及从一干庸才中脱颖而出的顾维钧、吴佩孚二人让人印象深刻
11-23
BBpanda
几乎忽略十年来海内外的相关研究。或如作者所言,就是把二十年前压箱底的稿子重新翻出来出版而已....
09-11
大甜甜~~
文笔实在太好,可以在三天内悬着一颗读小说的心读完。1919年的中国见证了国内外两大和会的破裂,整个社会的心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高中时候不明白五四为什么能够做现代史的开端,从邓野这本书来看,涵盖了五四的1919确实见证了一种重要的历史拐点。推诿、扯皮、明枪暗箭,这些事情原来一直纠缠着巴黎和会的台前幕后。现在再来看,除了安福系几个头目之外,大概没有谁能称得上什么坏人,而每个人都是一身的无奈和委屈,尤其陆徵祥这个外交部长真是内外焦灼。还是比较庆幸吧,这些充满无奈的人物,牵强地还是把这一幕历史剧演完了。
08-05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