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Pagepig
    要对日本当时的政治结构有一些基础的了解才比较好理解。对抗日战争的中站在日本的角度如果思考如何决策有一定的补充。12-17
  • AgBr冲冲冲
    本以为是一部系统性的研究天皇与军队关系的作品,看了才发现是一部相互关联没那么大的论文集。好在这些文章都挺有意思,就是我对近代日本史不太了解,有些文章以后再细细读读吧12-29
  • 尤里卡
    从逻辑体系来看,这八章看似并不紧密,可自成一体,但其内核却是统一的,除了纵向上按照时间序列展开论述,横向上则是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具体而言,本书将近代日军尤其是陆军视为一个与国家安全概念形成以及外交政策制定紧密联系的政治主体,进而分析军队在政府决策方式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力。12-26
  • 宫园庭生
    可见天皇绝非傀儡,暴走的军部和天皇之间互相利用02-24
  • 春秋
    每章下的每一小节都仿佛是独立的篇章,前后衔接较差,以至于读起来要么感觉这事儿是不是之前出现过,要么感觉怎么突然跳到这了?这样的章节设计,让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具体内容。。。01-25
  • 不文
    第五章总体战下的政军关系,热河作战的经典体现。p23:重要的是形式,人心会因形式而产生细微的变化。12-23
  • 打蜡群岛
    山县有朋为了防止军队受到政治影响(武士私兵、民权运动等)确立了军人不干政的原则,也带来了战前日本的分权主义结构;然而元老在世时可以统合各个权力部门,元老去世后军部跋扈就难以阻止,同时军人开始相信自己不仅有抵御外敌也有遏制内乱的责任,开始试图推动政治变革;然而等到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军部发现分权结构不利于战争推进因此也呼吁集权,但是都被防止所谓幕府再现的呼声阻止;天皇本人的权力使用也越发娴熟,尽管军部希望把天皇塑造为政治之体规避天皇本人的决策,但是最后是天皇自然之体的判断决定了终战01-18
  • 程灵胡
    D。4.5.相比略带噱头的标题,内文论述的干货不止于此,对于甲午、日俄、二二六等事件,没有多余的描述起因和过程,而是分论点阐述组织应对和机制影响。本书的视角也极有见地,本书没有像主流观点一样进行后见式的历史归罪(例如冈本喜八,这种方式其实也是为其他人开脱),而是能够回到历史场景的当下,描述每个组织部件在进行扩张时的决策带来的影响。书中有三个观点,很有普世性:一是战争塑造,不仅国际秩序如此,每个国家的战争记忆,对于组织合法性都有塑造作用(例如安史之乱之于唐朝);二是日本并非乱内,而是通过外战影响国内机制(其中提到藩阀作为政策统合主体,对于元老的定位很精确);三是强者是国际概念与词语的确定者(不中立的《中立法》),同时,其经济制裁(非战争手段)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01-11
  • 仁波切·偉
    本书其实是一本非常专业和扎实的论文集,相比较作者的另一本书《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本书的阅读门槛上了个台阶,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二战当中,日本的政府和军部内部到底是如何运作的,看到了一个真实状态的日本,而非漫画电视剧中戏说的战争狂魔。03-07
  • 马大象
    【2024-5】时隔数年,好望角又出版了一本加藤老师的著作,这本是实打实的学术专著。作者研究近代日本军队与天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变化对日本发动几场对外战争的影响。以往这方面的研究更聚焦于一些军政要员的个人主观决策对历史的影响,这本书更加关注一些底层逻辑,即军队作为一国之武装力量它所承担的基本职能问题,以及这些权力来源与行使权利的合法空间。这直接决定了几场对外战争的定性以及基本目标。这些战争并不能简单地视为侵略战争而一刀切地去看,虽然我们作为受害者的一方有充足地理由去控诉,但是是对方承认错误并反省是一回事,理解这套系统运作的机理并努力让其走向正规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才需要历史学者去发现除了是非以外的制度本源。01-31
  • 迪比亚路
    24年第一本 力荐!串联起来不少相关零散的知识01-23
  • 扭腰客
    日本近现代历程中,天皇与军队之间的互相利用、反水、推锅等一系列纠缠,本质上是对权力的争夺。“军队”实际上与中下层武士阶层没有本质区别,绕过了幕府与大名不错,但还要想办法喂饱曾经帮助自己夺权的野狗12-15
  • 小p
    给三星都非常勉强。这本书除第五章还比较连贯外,剩下的篇目连文章都算不上,只能算是长微博合辑。这些过于零碎和跳跃,缺乏起码铺垫和论述的段落也许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可以作为素材和观点的补充,但是作为整体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理解和批评。01-23
  • 咄咄斋尖头鳗
    视角有创新,天皇和军队之间的博弈。天皇被军队利用,统帅权独立的规范被恶意使用。军部和政党各自想成为政策聚合主体,而丧失元老后,一锤定音的合议制机构和领袖丧失。最后,关于幕府的类比给政军关系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从历史教训的角度帮助理解明治宪法的分立主义和均衡主义特点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