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oors of Frank
    一本对诉讼文件和宗教司法文书的冗长乏味的读书札记以及史料翻译。吉尔·德·莱斯案或者说蓝胡子事件,不亚于一场轰轰烈烈的中世纪版白毛女,造成这个悲剧的,除了有吉尔天生的凶残和反社会人格,还有这个黑暗时代等级制度对生命尊严的践踏。他的罪恶一生都依附于他尊贵的出身和富庶家财之上,这也是早就这个悲剧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他一生都是一个标准的笑话,他的心理变态是外祖父言传身教的结果,如果不是长期纵容和教育缺位,他或许不会沦落至此;他的发迹是法王宫廷内部宠臣之争的结果,如果不是朝堂势力需要援引他作为军队代言人,他的事件也不可能闹得如此轰轰烈烈;最可笑的是,就连他的落网,也是政治斗争而非正义制裁的结果,如果不是因为他侵犯了自己领主、布列塔尼公爵的财产和威严,甚至可能不会被审判,就连他死后的财产争夺,也是如此02-16
  • zz
    像大学生课程论文(?)/“慈善、宗教威吓、野心、虚荣、享乐、利欲熏心,这就是封建领主奢华也脆弱的一生,死亡随时可扼住其咽喉。嬉笑、狩猎、开战、敌对、斗争却也无忧闲逸的领主世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狰狞的恶魔,统治着惊悚的无边地狱。”02-21
  • 花小邪
    全书最触动我的地方是吉尔·德·莱斯临刑前的那段描写:「曾经出生入死的战友最终沦为大众围观的中心,但贞德与吉尔·德·莱斯两人,一个清白无辜却为世人嘲弄,一个罪孽深重却集惊悚与煽情于一身!两人唯一的共同点——烈火焚身时激愤的群情!同样无名的大众、同样高涨的激情最终将吉尔·德·莱斯送入了熊熊烈火。说来也怪,吉尔·德·莱斯累累罪行(依照他的供述,他不仅割喉残杀幼童无数,甚至猥亵幼童)引发的惊悚感加上他泪流满面告解之情形,竟触动了大众的恻隐之心。原因何在?大概大众行为走向极端之时,有可能造成极端的恶,也有可能衍生极端的善:行刑当日一大清早如约而至的人群列队游行,祈求天主宽恕即将赴死的吉尔及其同伙,他们在为死刑犯哀鸣之时清楚地意识到:即将赴死的死刑犯即便罪大恶极也无非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他。」03-19
  • 刀叢中的小詩
    《蓝胡子事件》——八大爷的这点恶趣味,让我想起平江不肖生写《江湖游侠传》时,前面五分之三的篇幅写“火烧红莲寺”之铺垫,突然,把兴趣转移到“刺马案”上了,于是又花了五分之二的篇幅在小说里详细地插播了这个案件。写完发觉红莲寺还不曾烧,于是花了几页的篇幅匆匆把红莲寺烧了。与此不同的是,八大爷一生都被人之不确定性——内心隐秘的幽暗所吸引,且为之献祭。04-19
  • Blackspirits
    或许他心存侥幸:教会或许会宽恕一个连续弑童却有悔过之心的大封建领主,却绝不会放过一个召唤魔鬼的叛教之徒。若非一个凶残至极的封建领主吉尔·德·莱斯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怎能真正理解基督教? ---史料和档案占了大部分篇幅,可读性不高11-25
  • Mavet
    不大喜欢法式私货,对贞德的评价又降低好多03-17
  • 安东。
    吉尔·德·莱斯,悲剧之火,癫狂之光,圣魔之血,黑夜之罪。他是法兰西元帅,圣女贞德的战友,挥金如土的浪荡子,欲壑难填的萨德。巴塔耶笔下的吉尔·德·莱斯接近迷人——然而也确实迷人,“因为‘伟大’尤其‘魔性’通常让人仰望”。2018-02804-22
  • acid
    圣魔。基督教想要的很可能并非一个暴力全无的世界。基督教牵涉暴力,因为正是基督教所求的灵魂之力在支撑着暴力。吉尔德莱斯的种种矛盾归结起来就是基督教的境遇,所以看着这出喜剧,看他想方设法割断孩童喉咙、献声魔鬼却又想灵魂得永福实在无须惊讶…06-06
  • 阿麦。
    书的魅力大部分还是源自元帅本身的邪恶魅力,好像没有看到我特别期待的内容…(我在期待啥?)09-01
  • 何羊
    书本身对巴塔耶思想的呈现几乎没有,翻译的行文有些奇怪。05-12
  • 看不见的城市
    基本上就是庭审记录,八大爷基本啥也没说,还不如看图尼埃爷爷和于斯曼斯的小说,译者8000级中文水平用在这本书上真是浪费了09-30
  • 亜空
    巴塔耶并未给出过多的阐释,只是叙述史实。某种关于罪恶的光,也许应在《极苦》篇中寻找理论。白天是豪奢的圣礼,夜晚则热吻最美的死童头颅,这一场景很具意味。03-19
  • 虐狗狂人叔本华
    我最喜欢看巴塔耶老师写狂乱花钱不管不顾活在今天明天破产的热烈场景了!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