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看不见的城市
    彻骨的冰冷,灭顶的悲哀。加缪果然乃我心头大好,顺便附和一下格里耶对基卢“保证尊重原著”的嘲笑&BS,马上看《鼠疫》!08-07
  • 山頂公仔波板糖
    默爾索的「極端虛無主義者」身份,「最安靜的絕望者」身份,溯源是卡繆初到巴黎的陌生感和異己感,這是全篇的基調。說實話並未覺得荒誕不經,只覺得是過分理性而製造的冷漠,可理解為一種對虛無上帝的對抗。一邊為在獄中等待死亡前的最後一個黎明的細膩心理描寫嘆服,一邊體會「在他身上,放浪淫佚,其實是絕望的一種形式。」04-10
  • 虚弱橙
    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一个被决定的世界中,反抗自我和顺从自我都是螳臂当车09-15
  • 银河小姐
    好多电影里出现过的书01-21
  • 无题
    正因为莫尔索企图置身事外的态度打发一切才无法真正置身事外,我个人并不喜欢这部小说也无法理解加缪对莫尔索的正名,说他是个善良、真诚的人,莫尔索顶多是无害的终归处于一种虚无的与环境有距离的状态,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不过这终究只是虚构,因此说莫尔索既是理性体现其实也是不理性。)半吊子的出世使得他还是可笑地被精神迫害。作者大量运用短句,理性的尽量避免个人情感的描述,总体而言是部很优秀的作品但不是那么有趣的故事。04-13
  • 不流ᝰ
    马原在封底上的推荐语就是胡说八道。10-22
  • Touma
    这个系列我都收了。只因外壳太华丽啊05-16
  • 室内滂沱
    重读一遍。剧情设置是永恒经典,前半本散漫冷漠的叙事风格是给后面埋的伏笔,但在小说问世后的这六七十年里被曲解成了加缪的核心风格。柳鸣九的翻译略有迂腐,使得译者、作者、读者简直在三个时代三个世界里。译后记带明显的社会主义文艺观。02-07
  • 内陆飞鱼
    5、6万字就写出了貌似简单洗练,却这么特立独行开山立派的小说,每读自照俨然观看另一个自己。文字奇崛干脆,太多内心独白,乃至于无法影像化,让我很想看看斯康蒂大师改编的同名电影,据说是大烂片。08-28
  • 一默
    他冷漠,虚无,绝望,“怎么都行”,唯独不欺骗自己,拒绝对世界和自我的矫饰。他总游离在自我之外,旁观一切。在他的冷漠中,一切的行为和情绪都无比真实而荒诞。他是罪人,然而他并不因为罪而被惩罚,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不允许冷漠的存在。在最后的时刻,他对这个世界敞开了心扉。06-27
  • shu
    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个陌生人。08-28
  • 海阔天空祝沽笙
    加缪笔下的默尔索,一副懒洋洋、冷冰冰、蔫耷耷的样子,不禁让我联想到王小波笔下无所不在的王二同志。怪物作为"正常人"眼中的异端,自然是不合群,甚至不被接纳的局外人。加缪关心的不是一个人该不该对自己母亲的死无动于衷,他更在意整个社会伦理系统如何对待它所评判的"冷血人"。结果不言而喻,比起那荒诞的个体,代表公平正义的法庭暴露出的虚伪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这也是加缪及存在主义对每个人极容易自以为是的道德认知的审问---它实际上脆弱得不堪一击,这种对公众的价值判断的质疑放在今天中国微博的语境下是极其合适的。加缪后来写了本<<反抗者>>,其实在他的哲学里,反抗者也就是孤独的局外人,正是通过主人公极度消极的反应,群体正确的价值观被消解:它们的危机也暴露无遗。08-03
  • A-sun*
    实在太与我共鸣太感同身受了。再次肯定了厌世这件事深植于灵魂,我不想和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联系,活着不胜其烦,颇不值得。02-12
  • 这种对世间万物宇宙生命都性冷淡的风格,简直是我的菜。06-13
  • Rashomon
    “人活着呢,千万要入戏,不能老是一副看透人生的样子。你想想你看戏的时候,所有演员都很入戏,偏偏有个演员站在舞台边上抽烟,边抽边说,没劲,就是场戏,懒得演。你什么感觉?是不是想抽他?所以平时千万别装逼,人生嘛,大家都那么认真地演,你别老是抽烟。”07-09
  • 小麦与理想国
    意识形态无孔不入,不光是政治上的。众人大概还是害怕他人的不同于己,于是你稍有不同,便会遭致他人的质疑打击。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你并不是因为你自己本身而受到他人的吹捧或打击,而只是因为你表现出来的行为。少说或许是一个减少受到伤害的机会,因为对于不能接受你的人来说,解释一向多余。向内寻求内心的安宁,或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04-22
  • 失控芭乐
    这真是一部冷酷而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没有复杂的线路,磅礴的背景,仅仅只依靠主角默尔索就能支撑起整个叙述。它带来的阅读体验也是独一无二的,一切是那么的懒洋洋、事不关己,孤独而又荒诞。似乎人的一生早已注定,他人就是上帝,我们都是局外人。灵魂在圈外,看圈里热闹。01-24
  • HOWl
    我真讨厌最后非得来一篇解读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