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eym
    “今天我们谈起贫穷,谈论的不再只是埃塞俄比亚或委内瑞拉,甚至不是希腊,而是一个中产阶级正在萎缩的第一世界。”困境已经不再只局限于少数人身上,它随时有可能坍塌压垮我们中的任何一个,这本书就是在讲这样的事,以及作者如何用行动进入这样的事。05-11
  • 用户36281682
    王梆老师和我住得好近呀,从ely到lewisham。05-11
  • 三童
    英国观察。议题关键且关涉普通人的生活,比如英国两极化社会、左派困境、疫情记录、猎巫运动等,像一部关于英国现当代的社会文化纪录片,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集锦。作为一本英国观察,这本书鲜活得令人震惊,因为作者把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英国乡村与城市现实做了一次有历史纵深的书写。表面是贫穷,背后则是社会结构性问题,这一点中外一样。虽是非虚构写法,却充满激情,以致于我翻完本书,心中响起了《国际歌》,当然是那个没被删节的版本。^_^05-10
  • 豆友218214299
    透过现象剖析其内在本质。好的坏的都在不停的轮回,所以不要停止思考,不要被假象蒙蔽,更不要变成失语者让一些本可以争取的权力慢慢被偷走。05-11
  • 把噗
    好好的文章,写成了脱口秀。02-18
  • 毒妇脸少女心。
    四星半。作为充满独特性又有「异乡人」特质的观察视角,这些一如冒险闯关游戏般生动又惊奇的个人故事以及蜗居社会底层人士他们的人生状态,让我不断着迷。所有欲望似乎都关乎“金钱”,作者让我们见到不同状态的“贫穷”,在如何有尊严地活着之前,可以得见贫穷是如何开始逐步剥削人的一生的,她的经历、书里其他人的遭遇,都启发读者以另类的维度来重新认识并理解,继而思考英国这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往往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祛魅。其次王梆的写法毫不拖泥带水,遣词造句也很有亲近感且不乏犀利,有血有肉有温度,读来极有爽感。12-29
  • 喜喜
    除了有几篇的主题我不太感兴趣之外,其他的都非常好看!知道了这个我长久以来没啥兴趣的国家的很多事情,一些方面确实和澳洲很像,但是澳洲的福利保障又感觉比英国好太多。除了一些人物的访谈外,尤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最为精彩,细腻独特的描写、比喻和讲述,马上让我自惭形秽。04-29
  • 祝羽捷
    贫穷是自身之过,还是结构、制度的披枷戴锁?整本书都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低中产、贫困以及养老进行了“知识型”拷问,蔓延出一大片问题,每一个日常的微小观察都是这些矛盾的反射,显现自由海面之下的冰山。最后一章剖析了猎巫运动和英国家庭的父权制。07-26
  • 安提戈涅
    三星半,毕业生赠书。写得好的地方,会让人想到英国传统的随笔小品(essay),想到]约瑟夫·阿狄生等人对伦敦街头的描述。不好的地方,是各种生硬的“知识”与“背景资料”的加入,作者是担心写得不深刻,所以总要拽一段数据与文献来佐证目前的描述吗?以至于它们就像夹生饭一样让人想跳过,也破坏了随笔里原来有的悠游观察的气度,还有一点不好:作者是写非虚构出身的,非虚构叙事有一些令人生腻的起笔与开篇的表达习惯,就像放久的了花生一样有“哈气”,在这些文字里还是没能完全摆脱洗净。07-20
  • 王食欲
    充满知识的同时,也很有故事性。把英国最小众但又最本质的一面写得很精彩。真的是太好看了。非常喜欢。不枉费我等了半个月、折腾了三个书店才买到书。07-16
  • kokomi
    这本书应该会在中国大卖,因为它说了很多英国穷人的事情,让我们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05-25
  • 欢乐分裂
    以亲历者立场去解读英国社会的现状,写得生灵活现,很是好看。溯源各种制度的历史根基,盘点资本主义如何在那片土地上生根的残酷发迹史,“现代工厂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出现”所引发的社会结构调整,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移民潮、脱欧论、左右阵营撕扯,全民医疗服务体系受到冲击,都使得这个老牌基地不得不重新审视处理从农业资本主义至今的400多年“积污累诟”。乡村纪实和民间观察因作者的在场而格外生动,非虚构拥有了人的温度,新自由主义高涨的当今,左派的困境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甚至作者本人都退出了工党),而同温层内的“自救”可视作“个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在地化”的诗意描写很美;YQ中的英国社会是另一种镜像——“健康危机和其他危机混合在一期,成就了这场完美的风暴。”03-10
  • 赫恩曼尼
    能和自己生活的周遭发生心智上的连结,无论如何都是幸福的。这本书即是这种连结的产物。它真诚不世故,像直率的朋友,和你讲起一个耳闻目睹的异乡。虽然因为想象力有限而产生的文化隔阂,很难在阅读当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依然会让你记得那份文字的诚恳。06-07
  • 游佐中
    整体是很有可读性的作品,我和以往一样,在描述其他国度社会的书中反思我所在的国度拥有同样并且更甚的问题,仅仅是没有被描述或者没有被允许描述。资本主义殊途同归的弊端——比如贫富差距大等,不是新鲜事,但一旦详细赋予颜色和质感,还是令人反思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路易逊的英国这一篇总感觉和其他篇的写作风格不一样,感觉是早期作品,也有可能是我的错觉。10-18
  • 我爱阳光
    真好看,有一种古早的好看,一个多年的文字工作者已然驯化了笔下的所有词语,组合成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鲜质感,妙趣横生的描写、各种神级比喻以及恰到好处的思考深度,甚至会对作者抱有歉意,仿佛她是为了写出这么有趣的文字才深深潜入了英国底层生活,成为了一名长期卧底,但穷得活色生香。感觉英国像欧洲的东北,最喜欢写民间组织那章。10-07
  • 向北向北
    2022已读046。4.5星。语言风格、行文逻辑很喜欢,关注的议题也是我感兴趣的,然而作者带来的是结合了英国福利制度史变迁和“附近”“在地”实践的更深阔的风景与思考。看完《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再来看这本真是看对了,简直是对前书的现实版注解。作者带来一支望远镜,通过它,大规模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未来拉近到眼前,阅毕很想起而行动,三两条框架下无数微小的对策就足以带来实在的改变。又,封面和内文选纸绵柔舒适,版式设计考虑到手握书时的位置,细节好评。11-28
  • 叶酱
    有趣生动的笔触,加上跳脱又贴切的比喻,和各种真实人物的对话,虽然对英国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完全陌生,也很读得下去。救济是有门槛的,穷人需要被审核,所以那些拆除了“边界”的民间组织就显得尤为可贵。那一篇读得非常感动。02-02
  • Lottie
    作者在书中经常有自嘲,但身处异乡,却有着这样对“附近性的生活”保有好奇和期待的生命力实在是太可贵了!文章前两章是作者从自身处境及周边的环境作为切入,以异乡人视角讨论当地的养老、工党、社会福利及左派的困境。尤其喜欢后几个章节中,以居住地为中心,探寻“直径三十公里”的圆,在“附近性”里寻找个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的方式,不得不承认对比英国丰富而有自主性的民间社团和公共意识水平,国内要走的路还很长。总之是一本非常好的纪实类作品,在豆瓣也关注作者了很久了,要学习她持续探寻、不断思考和质疑的耐心。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