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半夢道人
    感觉有点混乱·····10-03
  • 茂树
    没有纳博科夫文字的可读性,或许是翻译的原因,没有韵律感,某种理应风格化的东西被剥夺了。对乔伊斯的故事性鉴于《尤利西斯》的大名,可谓一点期待也没有,可是《痛苦的事件》真是难过极了,西尼考太太的卧轨,《死者》里加布里埃尔的挥之不去的阴影,乔伊斯把羞耻心和孤独感写透了。你不得不去爱他。06-30
  • 吃吃
    chill~上大学时候读过一次,没看进去,这次在地铁上看得很畅快01-07
  • DAIXI
    sometimes it feels like a thriller02-28
  • 迩遥
    回头做笔记时觉得好看了。01-24
  • 张晚禾
    喜欢阿拉比,有几篇絮碎12-14
  • Kallerxu
    从死者开始,从后往前读,然后没有读懂。时代观念差距太大...04-06
  • Y
    没任何惊喜可言 死者不错 其余尚可07-05
  • 文东子
    “几声轻轻拍打玻璃的声音使他转过身面向窗户。又开始下雪了。他睡意蒙眬地望着雪花,银白和灰暗的雪花在灯光的衬托下斜斜地飘落。……它飘落下来,厚厚地堆积在歪斜的十字架和墓碑上,堆积在小门一根根栅栏的尖顶上,堆积在光秃秃的荆棘丛上。他听着雪花隐隐约约地飘落,慢慢地睡着了,雪花穿过宇宙轻轻地落下,就像他们的结局似的,落到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12-03
  • 某四
    【2020010】读完《尤利西斯》以后再读《都柏林人》,可有效缓解你对乔伊斯的怀疑,以及自我怀疑……01-26
  • 虾米
    重读。《都柏林人》跟《尤利西斯》简直是两个作者写的,后者有一种惊世骇俗的张狂,前者则像是记者在写发生在外国的事,客观淡然。然而就是这份疏离赋予这些篇什巨大的感染力,让我们一窥这些都柏林小市民的理想、挣扎和幻灭,且最核心的,是那销魂蚀骨的孤独。就像《死者》中人生的盛宴过后漫天飞雪落在所有生者和死者身上,就像《痛苦的事件》中错失一份姻缘后面对的那就在不远的前方遥遥招手的可怕老境,没有人能够侥幸逃离。当然,亦如《圣恩》所示,人生中不乏可贵温馨的时刻,正是这些转瞬即逝的时刻,支撑着我们拖着这副身心俱悴的皮囊,从摇篮走向坟墓。02-17
  • 不流ᝰ雾岛夜随
    【这个版本也买了,王译,很好】游荡在都柏林的少年乔伊斯。《伊芙琳》面对出海航向阿根廷的拯救命运,与一九零零面对陆地新生活时具有相似的恐惧,是的,相似,《何其相似》中,凡事不顺的愤怒者法林顿殴打儿子时,被打者的一日崩毁的处境与父亲何其相似。乔伊斯描述都柏林上空的《一小片阴云》,《两个浪汉》微弱的金币之光只是信徒眼中卑微的希望,在《泥土》中,玛利亚蒙眼摸到的泥土,也许意味着对死亡的触摸,而祈祷书则意味着人们愿意选择救赎。除了《姊妹们》,其它故事并没有出现真实的死者,在末篇《死者》中,人们处在愉快、感动、欲望、满足、成功、健康与含有爱情的夜晚,一切似乎是幸福的,但死者却并未缺席,生者易逝而死者永恒,小说的结尾如大雪降落在都柏林,覆盖了这本书,乔伊斯的观察与怜悯为爱尔兰着上颜色。01-11
  • 游荡的布鲁姆
    晚上洗漱后,读完了最后的十页。记得第一次读《死者》是在本科的时候,之后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二十几岁的乔伊斯对人生各个阶段的复杂感情竟洞悉的如此深刻细致。《都柏林人》是带着灰色的、沉重的作品,末篇里加布里埃尔对死亡领域的触碰与感伤,上升到一种神秘永恒的境界,将前面所有感情的复杂多变、社会活动的抗争,全部硬生生地压倒。那视角是上帝的视角,俯视着雪花穿过宇宙,落到所有生者死者身上,人在这一刻竟是如此的软弱和不值一提。12-23
  • 撕撕撕
    很难描述的好,因为小说的叙述也在一种摸不着边际的路径上前行,语言的落点是一直在流动着的,也就使得大多数语句都不单单驻留在本来的位置而无限延伸,其实就算一百年以后的现在,对现世的观察也没有比乔伊斯更进步太多。有对社会时代怀有愤怒和爱,在文学武器本身品格坚忍,更开创一种短篇小说极为有力的写法,等看《小镇畸人》,希望有惊喜。 2015-01-1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