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若昔难得
    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似乎就没有写过系统的著作,都是一篇一篇零散的短文。这似乎有点向尼采靠近:“最深刻的和最不可穷尽的著作可能总具有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的格言体和不连贯的特点”。不连贯、格言体、短文,就其对人的唤醒和启发而言,可能比系统的长篇著作效果更好。与《存在与时间》一样,这本书也留给我同样的遗憾:海德格尔对于世界的观察是澄明的,可是澄明觉悟基础上的行动却显得苍白无力。这一点海德格尔比尼采还差得很远。11-27
  • Withdrawal
    后期海,第三部分涉及古希腊,目前没有能力读03-04
  • Bon voyage
    疯狂给老周打call 把海德格尔讲得深入浅出!学术也是一个找寻事物“本来”的过程 将种种作为遮蔽的“存在者”剥离开来 让事物的虚空栖居在大地上 让物体能找到它所在的“位置” 让单一的存在方式转变为多重方式的运动 这就是存在,这就是此在的根基,这就是事物的本来,这就是诗意地栖居10-25
  • forest
    从本原的存在论上阐明了技术与存在的关系02-08
  • August Suga
    《技术的追问》与《科学与沉思》,追加《物》(恩泽提醒我的)03-15
  • 洛竹
    澄明不仅带来光明,同时还带来自由之域,一切(尤其是对抗之物)都在其中得以闪耀01-25
  • 王佳乐
    死亡作为时间中“此在”的被给予,有待在此刻召唤而成为决断。12-12
  • 無人
    完全可以理解德勒兹为何喜爱这篇《什么叫思想》。有人认为这本体现的“中后期”海德格比之《同一与差异》“思得粗糙”,首先,这本里每篇的成文时间都早于后者,其次,此君可能根本没读(懂?)《差异与重复》。四星是因为的确无法接受这种尼采阐释。08-31
  • 猗郁郁
    这本里面的赫拉克利特残篇和巴门尼德阐释真的非常重要,配合林中路里的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组成了海德格尔的诗意三层,裂隙-自然-命运09-24
  • 皓月
    不断重温,不断理解,不断阐释,不断追问,永无止境。09-27
  • becharing
    读这本书最有趣的发现是:在海氏看来,动物谈不上死亡,只是消亡。和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中的经典论断衔接上了。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