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含碘软膏
    徳勒兹的概念本来就没法完全的翻译下来,“次要文学”“感兴”这些词汇阅读时自然会在脑内替换成为“minor literature”“affect”。翻译造成的障碍与对其中作品的不熟悉造成的障碍相比其实已经很小了05-26
  • WinnegensFake
    挺人话的 因为贝克特本来就没说人话所以没人能说人话07-12
  • 林深不见狐
    重要的话,说在最前面——此书的阅读门槛很高!读者需要对普鲁斯特、卡夫卡、克莱斯特等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至少读过一定量的作品并拥有自己的判断与理解,不然看此书会云里雾里,晕头转向地被德勒兹的评论观点,以及他评论的那些作者们的观点搅得大脑宕机。换个角度来说,德勒兹可真了不起!书一定是好书,涵盖内容过于丰富,建议量力而行分阶段,按论不同作者的不同章节来阅读,有针对性会更容易看进去~05-21
  • 初七
    欲望机器、符征机器、语言结巴、晶体影像,再解读的德勒兹05-30
  • 喜喜
    罗纳德·博格的三部曲之一,因为和前一本译者不同,所以在一些关键术语的翻译上差异巨大。比如affect和affection,前一本《论艺术》里将之翻译成情状/情感(这肯定不对,德勒兹明确表示没必要诉诸情感这个词),这本里翻译为感发/感情...为啥不直接采用情动/情状啊...其他的翻译,bad conscience翻译为坏良心(台版翻译为内疚),deformation翻译为毁形(第一次见这个词),incorporeal翻译为非身体...德勒兹本来就很难了,博格写得也很难,导致这本书读起来云里雾里...02-10
  • becharing
    作为二级文献用来检索发现梳理一级文献还是很有帮助的,不知是不是翻译原因,读来总觉得晦涩。但是翻看台版却不会有这样的感觉。03-01
  • 半张废纸
    “我不懂,但大受震撼”03-01
  • 阿梦
    作为对德勒兹文学论著的导读的译本,对于读者来说有着比较高的阅读门槛。在理想状态下,读者需要对于普鲁斯特、卡夫卡、克莱斯特等的文本,德勒兹与瓜塔里的理论有着一定的了解与判断,不然难以在该书中有效分辨出哪些是德勒兹的声音,哪些是作者的见解,哪些是译者的理解。03-12
  • 韧勉
    德勒兹的哲学宛如这封面一样玄幻精妙,他指出每个现在时刻皆有其自身的潜在时刻,但在日常经验中,这种潜在时刻是未被留意和不可见的。同样地,每个风景之中都有其自身的看不见的潜在风景。要让这种风景变得可见,我们必须将它释放,将其从现实中萃取出来,继而使其与现实发生关联,这种关联“遵循一条回路,在这条回路中,两个项相互追随和交换”。轨迹和生成的关系不是真实物与想象物的关系,也不属于个人外部运动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的关系。轨迹地图和生成地图之间密不可分,而且它们的相互渗透摧毁了真实物与想象物之间的传统区分:“生成不是想象的,正如旅行不是真实的。正是生成将最短的轨迹乃至原地的静止变为一次旅行;并且正是轨迹使想象物成为一次生成。”01-24
  • bookish cat
    在文学世界里3D建模,我不配读这本书。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