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attie132
    当成资料书读挺好的,某些观点也可以让年轻人自行衍生近代史学者进入。。领域,有时候是降纬打击08-18
  • 逆游的沙丁鱼
    前四章都是历史背景叙述铺垫,第五章才是中心论点-法租界与中国建党,提及租界形成的上海在政治控制方面出现的制度落差和管理缝隙,为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表达政见提供了比较合适的空间,所谓“缝隙效应”可注意。还说到法租界1914后大扩张所做的城市规划的新和好,成为整个上海最好的地方,吸引众多外国人和国内政要及文化人、海外留学生等居住。法租界之特殊,提及三事:扩界、拆城、填浜,还有地价较公共租界更廉,城市规划精细,以及对进步人士活动的容忍度更高等方面,可注意。10-25
  • 用户名_fnf4
    整体而言没啥学术性。本书1-4章无啥价值,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第五章讲中共一大为什么在法租界内举行?“自戊戌政变以后,中国政治就明显呈现京严沪宽的态势。”(熊月之和高俊,2013,p.109)“上海的政治、文化环境要宽松得多。上海文化事业本来发达,出版机构多,报纸刊物多,中外联系广,信息渠道多,加上一市三治,有缝隙可以利用,这是众多政治、文化精英汇聚上海的原因。”(熊月之和高俊,2013,p.109)“在治外法权的保护下,租界事实上是“国中之国”,中国政府既无法管理租界里的外国人,也无法对租界里的中国人进行直接的管辖。”(熊月之和高俊,2013,p.113)“租界就成为众多达官贵人在上海居住的首选之地,也成为众多对现实不满的仁人志士的聚集之区。12-14
  • soloye
    每一章节都是一篇论文,放在一起不伦不类,因为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史料很重要。06-19
  • 编者应该是没把这个事儿当成学术来做,看着就像从《上海通史》摘抄出来,大而无当,没有深度,没有研究,为探讨而探讨,一大在上海召开,无外乎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必然是方便,交通便利,便于全国各地代表汇聚,第二,就是安全,毕竟是秘密会议。相对而言,《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研究》则相对用功。83、101,上海一市三治这段话竟然在统一章节里完全一样的出现两次。11-11
  • Booking2023
    书名相当有学术气,这也是吸引我去读的原因,可惜内容让人有些失望。本来以为会有一些历史哲学的讨论,没想到只是一些常见材料的铺陈。全书只有第五章可读,讨论了法租界和中共建党的关系。其余内容讲了上海的经济,交通,文化和阶级基础,老生常谈而已。05-29
  • Holder Joe
    一篇文章兑水之后攒成了一本书,真是奇葩06-06
  • 海阔天空祝沽笙
    非常水的一本书,不需要费太多力气就能翻完,图片倒是更有些看头。中共筹备期的活动家云集法租界这个现象生发出的第五章大概是全书唯一能吸引人的。08-15
  • 大甜甜~~
    附录张国焘的报告最有嚼头,真没想到此公文笔如此好。研究理念非常出色,可惜史料有些单薄。关于租界问题,个人较推荐Nicholas R. Clifford教授的研究。07-29
  • 邝海炎
    就第5章还行,前面4章都有凭凑嫌疑。区域史整体史观得鼓励,但说得还不是很透。苏报案发生在公共租界,中共一大召开则在法租界,何也?公共租界实行英式自治管理,经济繁荣、法治井然,因此章邹才没有被交给清政府。而法租界商业不够发达,公董局行政经费紧张,治安有漏洞,甚至保安已市场化经营,陈独秀等革命人付钱即可申请巡捕保护。这是两种社会控制体系的差异。要是有法律史专家系统梳理租界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冲击就好了。苏报案实际上并非依法判决,而是公共租界根据一些惯例及地方性协议的限制,扩展了“观审权”的涵义,才避免了清政府对张邹的严厉判决。这也是英国式治理的一种风格,即从惯例中生长出法律。梁治平先生的文章很有意思。http://t.cn/zHurOVG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