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学习教育
激变良民
反馈
书名
激变良民
作者
巫仁恕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1188224
出版年
2011-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428
定价
49.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政治
法律
豆瓣评论
freeman1003
由博士论文修订而来,充实但少见光辉!
08-05
eien99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689256.html
07-03
水草狗
使用了Hobsbawm 的范式,但是忽略了霍氏的现代性意味。很多问题的发现非常有启发意义,但总有隔靴搔痒之恨。
10-22
hurlyburly
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读来很享受。
09-23
另两位科学家
从某种意义来说,本书是“填补空白”的著作,使这一领域首次得到如此深入的研究,时时可看出作者力图将社会学理论运用到这一历史研究中去。但也正是在这里,他表现出自己更多的是一个历史学家而非社会学家:尽管详尽地梳理了明清城市民众抗争的各个侧面,但作者并未提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全新社会学模型。
12-23
扭腰客
一句话:如果不是袁世凯、孙文及其后继者们终结大清帝国,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必会走向深渊,也有可能柳暗花明
05-16
青(求己)
无聊的博士论文使人昏昏欲睡
12-17
河南
1.民间对公道的渴求,或是人类不至于德风德草被无约束上层拖到无限制恶的深渊的保险索吧。2.吾辈没有卫护最低权利的方法武器,宜乎代代无如之何,无论主观如何奋张,客观上都不得不作受害者。
06-02
短章
在豆瓣阅读上试读了头两章,然后发现格格巫同学的附注很到位,所以也就没必要买了。城市史研究当然可以借用当代的理论,但是毕竟是史学之一种,不能用不靠谱的简单统计方法来获取结论吧……
02-21
优雅骑士
明末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社会阶层开始分化,新兴社团组织的出现使得城市群众城市集体行动有了组织基础。寺庙、市集、茶馆会馆等公共场所则为集体行动创造了空间。城市文化的发达、识字率的提高以及传播手段的丰富则推动了城市居民观念的转变。民间信仰与仪式则成为城市居民对抗权威的精神支柱,提供了聚众行动的合法性。明清时期持有科举功名的士阶层和具有官职经历的绅阶层则利用自身的威望成为集体行动的领导者。而经济因素往往是影响城市集体行动发生频率的主要原因,即便是上下阶层之间的冲突往往也并非所谓的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的结果。政府和地方官采取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城市群众抗争空间的大小。城市居民集体行动和农村相比往往并不以颠覆政权为目的,达到抗争目的即会停止,但从某种程度上还是会影响政府的政策
05-18
Sarcophagus
网评殊异。国内叫好者投射现实,嫌弃者指结论模糊,未见模型。海外或社会学学人觉其机械套用社科方法,统计简单。相较王国斌中西政经社捭阖对比,毛汉光计量史学初探,本书堪称细厚。但社会史九分材料一分话让人憋死。历史社会学模型高举材料空疏让人担忧。如何平衡复杂历史与明确结论?
03-03
恪彥
冗杂的史料堆积,不断重复的结论,使得整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字数并没有形成正相关.但是通过对明清和民初城市群众集体行动的比较,再结合时下,可以引发很多值得玩味的思考.明显当下群体抗争并没有沿着所谓"现代化"集体抗争的发展模式走下去,而是产生一种变相逆退,而这种逆退的结果又是对于社会运动
04-11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