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indenburgAsh
    周三做pre,海德格尔倒是完全没有排斥“图像的复制品”,只要通过简捷的观照,就算是复制多次的图像也能为我们提供事物的具体认识。10-18
  • 聂北秦
    未竟的课程讲稿,时间部分一笔带过(太遗憾了)。译得很流畅,但数个概念没有采用通行的译名,以及较多拉丁文段落未完全译出,有点可惜。04-14
  • 极光的旅人
    听说存在与时间里并没有这本书里的准备性部分,如果不看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研判以及对现象学原则的澄清,突入存在问题和步入空中楼阁差不多。第二部分是存在与时间的简化版,在这里可以直面海德格尔语言中的质感,和诗性哲思在阐释中的力量。如果读过海导论但又还看不懂其他海德格尔著作的,不如从这本入手。05-11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10-20
  • Hesiah
    可以说是相见恨晚了;也唯有在现象学的立场上才能读海德格尔。01-06
  • 北隈
    读五、六节。这一部分可看作海德格对《逻辑研究》写的一个导论。写得非常好。可以看出海德格此时还是比较忠实地叙述他老师的思想,而且写作非常清晰。在海德格不装神弄鬼的时候,他的东西是很清楚的。12-03
  • 村夫
    可惜最后没有讲完。对现象学的讨论那一部分真是重要,还有从胡塞尔的现象学转向此在的现象学,对此在的生存结构的探讨,作为存在与时间的二稿,也很有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05-24
  • sylviaswen
    这本海德格尔的著作,读起来不享受.....07-09
  • 子檀
    读了很久……澄清了很多困惑和误解,纹理脉络清晰可见,私以为更适合作为海氏哲学的入门书。接下来就该继续挑战《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篇了08-23
  • 豪杰
    凑合读了后半部分。虽然海德格尔的车轱辘话很多(尽管这是有必要的),但他始终很明确那个jeweiligkeit是他试图超越胡塞尔的开始。从胡塞尔之后,那个任意的自发性被发现之后,大家都在纠结怎么解释这个自发性与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用了在世(认为存在始终是在…之中),梅洛庞蒂用身体,马利翁很诡异地用有人来爱我解释这个无法探明的自发性(但也说的过去)。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始终坚持的是一种关系(尽管主体没有被扔掉,海德格尔只是藏得很好)。这样看来,卡普兰和佩里他们的索引词只是在罗素被走歪的路上产生的某种必然的困惑,这种困惑是不会在那条路上得以解决的。08-18
  • 一行(王凌云)
    主要是看海德格尔如何解释胡塞尔。其余内容都在《存在与时间》里了。05-02
  • 洛如默
    有些翻译不理想的原因可能不是译者外语不好,而是各种原因的汉语不好。“思想欲行远道,对思想的翻译如临深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