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Leona^^
    美国都市化现象导致社会的解体、个人粒子化以及社区之间的分裂和对立,到现在出现“僭主”,有太多需要改进之处,所谓的自由民主是在带领着他们走向何方呢?只愿早日实现天下大同。07-25
  • 江海一蓑翁
    许倬云先生关于美国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一部佳作。全书采取口述漫谈的形式写成,口吻亲切而通俗易懂,没有各种理论和概念组成的空洞宏大叙事,而是从自己在美国遇到的人和事等生命体验出发,生动而形象地讲述美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政治社会特点,体现出十足的学术想象力和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大家风范。作为系统接受过社会学和历史学双重学术训练的学者,作者在讲述时,一方面具有社会化的平民立场,另一方面具有清晰的历史纵深感。而作者对于美国批判式分析的知识分子立场,以及时刻以美国经验关照中国发展的故国情怀,都让人深为触动,印象深刻。非常值得推荐。12-06
  • 杜君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许先生眼中的美国不同于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国,他对美国更多的是失望和批判。相比这本书,他在前著(《说中国》《台湾四百年》)中,对中国和台湾则要温情得多。08-25
  • 空山
    我挺喜欢的。宏观叙述与个人视角见闻相夹杂,钩玄提要,敢下判断,许多地方给我启发,而且许先生不惮于说出可能会被批评的真实观点,这也是许先生那几本中国史普及作品的优点。拳拳忠心,不止为侨居六十年的美国而忧虑,也为故国操心。08-14
  • Vincent
    在中美关系恶化之际,读许老的说美国,确实另有一番滋味。许老对美国前些年的赞许不言自明,但是对近些年的颓废也是深有感悟。本人对政治体制几乎没有研究,但是许老提出的阶级分化所引发的富人政治,民粹政治,却解了我心中对美国近年选举的种种疑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此等认知和见识,着实令人惊叹。书是好书,值的深读。07-23
  • 吴秉翰
    笼统梳理了美国史,许老话语也算是中肯,不过美国梦本与美国开国宣言的异化,也导致了现在美国的格局。对我国的新中产们是一面镜子,可以为鉴,可以明智。泱泱大国,也需要吾辈更加精进,少看什么直播。08-21
  • Cooltree
    一本书哪怕只有一两页能引起共鸣 就是极好的。08-12
  • 飞年
    的确高开低走。作为许先生的“最后一本著作”,显然令大家失望了。因其口述的方式,显得过于口语化。这也意味着本书只有写而没有编,出版社和编辑要为此负很大责任,包括书名“说美国”,帽子也实在扣得太大。其实不妨取名为“许倬云在匹兹堡的岁月”,这样更适合许先生以小见大的观察和讲述。很多人在批评其身为历史学家而对人类学并无深刻见解、细节之处多有纰漏云云,我觉得大可不必。虽然很多内容都是主观结论,但这些结论实际上是结合了许老的一生,他的经历、学士、观察与思考都在其中了。但也不能就此便概括说这是一本好书,深究起来的话,它并不合格。不过我想还是要在书中找一些许先生特有的见地,比如他的看上去比较“旧”的思维模式,一直坚信人类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剧了自我的倒退过程——这个观点我是十分认同的。 08-07
  • 海扬尘
    大概许老并不是以学术大家,而是以“野叟”写个人游记的心情来写这本书的。首先感受到的是老先生对美国“爱之深责之切”的深情。批判美国这个那个恰恰是因为对它的高期望。拿铁锈带钢铁城市匹兹堡举例美国这六十年的深刻变化,白人蓝领“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愤而把票投给川普。美国历史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在号称自由的土地上奴役他人;在征服的土地上宣告主权;在奴役他人时宣称自由。美国有立国的高尚理想,但摆脱不了帝国主义的手段。然而,也像《光荣与梦想》中所说的那样,美国是个不停变革的国家,美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许老寄望美国能迷途知返,自我修正。许老内心认同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认为教育应为了求知和完善人格而不是追逐财富。最后一章对中国的建议不乏学者的空想,也有其深切的期望:以人为本,别把人当工具。08-15
  • 鱼的九思
    老爷子对美国真是爱之深痛之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目测本书大概率会被有识之士大肆利用,拭目以待吧。07-14
  • 鸡精
    我原以为一代大佬封笔之作必有高论,结果竟是拿这么一部白开水交出最后一卷,能不令人失望07-29
  • 铅笔刀客三分部
    反复说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又带极强个人主观,真到关键地方了,结果来了句:在此不赘(???)08-01
  • SZYH小跟班
    说实话,这本比较流水账,和说中国没法比。全是老先生的晚年日记。文末对中国的思考也缺乏新意。07-22
  • 大脸
    中庸之作,许老擅长的细密洞察和史料挖掘技巧未能显现,泛泛而谈地诉说几十年漂泊美国的感官体验,尤其是匹茨堡附近。经济模式、文化潮流、种族问题、阶层固化什么都聊点,混杂在一起,深度不够,内容也反复交叉重现,可能多和口述有关。07-30
  • 清泓
    一开始饶有兴趣的学习美国历史,行至中游略有平淡,但十一二章后又起心澜、久久不能平静。全世界人类曾经有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今日光怪陆离的美国,固然有我们宣传的视角与选择,也有其内生的迷茫与探索,凡事以金钱和权力为衡量标准的社会,一定会陷入物质主义的文化与经济困境,这也是当下多少中国人迷茫混沌的根源。与其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宣扬,不如说中国人一定不能忘根,美国充满韧性,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同样充满韧性与巨大潜力,我们不是完美的同样有缺点,我们不争不抢,慢慢安顿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承担好自己的责任07-21
  • Bread 哆哆
    “历史上这么多年代,生活在哪个年代是最幸福的?” “汉朝。汉朝将国家的基础放在农村里边独立的农家……真正讲起来唐朝也不错,可唐朝的基础不在农村上,唐朝的基础在商业道路上” 许倬云真的是史学家?07-29
  • Fal Conde
    老华侨看西洋镜路数的作品。行文尽量做到了平铺直叙,试图给人以理性客观感,然而读久了,却难免暴露出象牙塔作者对交关复杂问题的一知半解,和对自家在美人生经历的过度自信。这种以个人观察和凭空联想后进行的主观化脑补,总让人想到作者的史学前辈/老乡钱穆先生的《湖上闲思录》中的“中西比较”。然而钱宾四毕竟是大半生生活在旧时代的士大夫,做此雾里看花,人云亦云之论断,尚属情有可原。而大师旅居美国半个多世纪,却还是老调重弹,了无新意,就只能暴露出伊在社会问题论断上的流于表面的肤浅叻。隔行如隔山,许大师们的出圈作品,讲真还不如一些背包客或者普通华侨写的透彻。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