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yo来yo去
    鲁迅在《<文艺与批评>译者附记》里评价自己的翻译是“硬译”。05-18
  • 草莓
    比较喜欢周作人那一篇01-19
  • Ma folie
    实际上我是希望可以写出深入浅出的学术文章。就像这本书,没有什么难解的术语,但材料的整理和运用,有些观点的阐述和论证背后也是需要史观支持的,不然如何有那份敏感,在那些被研究透了的人物和材料中找到新意呢。04-28
  • PoPoSwift
    好像缺了理论套用,显得有些散12-08
  • 润哥
    读过《重释信达雅》,此书就简略看了一下目录。比较有启发的就是赞助人的权力、翻译的暴力与译者的选择。归根到底,多元系讨论对于目前的翻译研究最有助益。12-03
  • Tournesol
    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各个章节的安排很有意思,选取的角度很吸引人。06-23
  • 傻白甜姚姚
    和《重释信达雅》的内容大体重合,但周作人那篇干货很对,对研究周作人的翻译有很大借鉴意义~~01-08
  • 亞歷山大裡亞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会发现翻译在古代中国处于非常边缘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到20世纪才得到真正的改观,而翻译本身也是一个被多种力量操控的行动。04-12
  • 齐物秋水
    自翻译的视角去审视近代、现代思想及文学,实是一个极好的研究角度,因近现代受翻译的影响之大无以复加。现代文学家里,十之七八都翻译过东西,即使沈从文这样不懂外文的,语言风格也深受和合本圣书的浸染。书中尤以写周氏兄弟的诸篇有见地,谈《域外小说集》一篇应是纠正学术界的一个偏差,也表明翻译视角介入的锋利。08-28
  • 耕石
    语言简洁明了,随处可见画龙点睛之笔。读后感随后奉上。01-10
  • lxy
    关于晚清和民初的翻译的论文集,学术规范思维严密也具趣味。有一点,读到"及/或"和"尝试探讨"这一类明显是英语学术写作习惯直接翻成中文的文字,还是比较敏感。然而这也正是书里面提到的一件事:鲁迅和瞿秋白那时希冀通过翻译来扩充现代汉语,弥补中文句法和表达的"不足"。先例是现代德语便多少来自马丁路德翻《圣经》时的语言扩张。如此做法需要吗/在今天还需要吗?03-12
  • 小羽贯众
    思考并不深入,但行文不错。论述清晰。是好论文05-19
  • 海之子
    我以后也要写出这样一本清晰朴实、有理有据的学术著作。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