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一落山河成帝国
    没意思,全写的表象,叙事手法不好。看了几页,哦这糟糕的生硬的翻译。C1介绍了1929年9月3日的表象,平平常常。C2地下酒吧和私自贩卖酒是违法的,私酒的利润非常可观,禁酒不禁枪,还投资高尔夫看来还是很乐观,混乱和惊慌。C3富兰克林D罗斯福竞选总统。{我的疑惑罗斯福为什么这么捉急竞选总统呢?}C4新政要点C6讲婚率和出生率还有性需求07-11
  • 本丘克
    看完了,讲述大萧条时期和罗斯福时期的故事,作者阐述了1929年—1939年美国的变化,包含政治,金融,文化,体育,文学,音乐,冒险等等多个方面…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林德伯格,知道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09-06
  • 历史爱好者
    描绘过多,引用新闻片段太多了,以至于作者核心思想没有体现,碎片化描述过多,读完记不住太多内容01-16
  • 冷兵器
    从个人的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到顶层的决策国家的起伏讲述了那个撕裂、冲突的时代。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整体读下来有一点晦涩,如果对美国当时的人和事不那么了解可能更会觉得无味。04-22
  • talliscool
    《高堡奇人》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在那个纳粹胜利的平行世界里,美国遗民感慨历史的转折点是罗斯福被暗杀,以及德国先造出了原子弹并扔到了华盛顿头上。呵呵《大撕裂时代》是怎样的时代?主旋律无疑是罗斯福的新政。但谁也别忘了,上一部叫《大繁荣时代》。新政的结果是什么?将美国从一场大萧条带入了另一场大萧条。虽然CIO取得了部分胜利,但大企业才是真正走上舞台的角色,因为他们抛弃了数学家(华尔街),而选择了政治家(华盛顿)。资本市场表面的大风大浪,从来不会改变底下那三分一的穷人死水微澜的生活,尽管罗斯福信誓旦旦的在连任时承诺要“拯救”他们。是谁拯救了美利坚?无疑是战争,隔壁邻居的毁灭给了美利坚重生的机会。这一点,从未被写进新政的计划书里。02-03
  • 君何能尔
    比之大繁荣时代,逊色不少,译文也更糟,多不知所云处。11-22
  • brokevan
    时代的强音仍是巨人写就。剩下的流行风潮由小市民贡献。11-08
  • 谢无妄
    第二本,仍然是囫囵吞枣地阅读。作者的个人特色仍然鲜明,尽量把宏观事件通过社会生活中比较微观的、细碎的事件反映出来,很重视以艺术、体育、文学、逸闻等流行元素调节沉重的政治经济事件。尽管如此,这本书的宏观色彩还是显然地比上一本鲜明了,可能是由于这十年,绕过两轮衰退与新政就无法展开,也不可能忽略大洋彼岸发生的事情,也可能是由于我感觉到的某种(尽管可能是误读),急切地铺排那些政策以为其辩护的心态。不过客观而言,作者并未在讲述中融入个人观点,采取的基本都是当时和后世对涉及的重要人物的主流看法,尽可能站在美国大众的立场上,也没有规避小罗斯福的争议性政策,对于了解1929-1939的美国仍有极强的参考性。10-17